嘀嗒出行“敲开”上市大门,市场份额已缩水超50%

全文2152字, 阅读约需7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通过IPO发行3900万股股票,预计股票将于6月28日开始交易。

02嘀嗒出行是中国一家提供顺风车平台及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技术驱动平台,但过去四年市场份额已缩水超过一半。

03目前,嘀嗒出行上市市值约为70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65.14亿元,市盈率约27倍。

04然而,嘀嗒出行对单一业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三年来自顺风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占嘀嗒出行当年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0%、90.5%及95%。

05由于顺风车市场竞争加剧,嘀嗒出行面临合规性风险,若有关当局认定其平台尚未取得必要牌照,可能暂停营运。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文 | 杨万里
连续冲刺港股IPO的嘀嗒出行,距离正式上市越来越近。
6月20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公告称,该公司申请通过香港IPO发行3900万股股票,预计股票将从6月28日开始交易。
嘀嗒出行是中国一家提供顺风车平台及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技术驱动平台,经营范围包括顺风车业务、出租车网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其中,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的主要营收来源。
嘀嗒出行的亮点是它是顺风车行业内少数连续盈利的企业。不过,受行业竞争因素等影响,过去四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缩水超过一半。
嘀嗒出行目前估值多少?据国元国际控股研报显示,嘀嗒出行上市后市值约为70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65.14亿元),市盈率约27倍。
嘀嗒出行上市首秀表现如何,后续见分晓。
嘀嗒出行执着上市
嘀嗒出行在2017年3月1日完成了D轮融资。但从2018年开始,嘀嗒出行未在一级市场获得新的融资。
2020年10月份,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击。经统计,嘀嗒出行5次递表,闯关港股的时间长达3年零8个月。如今,嘀嗒出行终于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图片
嘀嗒出行的业绩与财务情况如何?
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录得收入7.8亿元、5.7亿元、8.2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4亿元、0.84亿元及2.3亿元。再看部分同行公司,过去三年,曹操出行合计亏损金额超过69亿元,如祺出行合计亏损金额约20亿元。
现金及现金流方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4.86亿元、6.63亿元、6.85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期,嘀嗒出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约为1.35亿元、1.07亿元和2.3亿元,经营现金流持续为正。
业绩实现盈利且资金流动性良好,嘀嗒出行为何执着上市?
嘀嗒出行披露的公告显示,本次上市所募资金拟用于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增强变现能力等。
实际上,嘀嗒出行不是唯一一家闯关港股的共享出行企业。目前,已有多家共享出行企业正在冲刺IPO或曝出上市传闻。
今年3月,如祺出行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今年4月份,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今年6月份,外界传出滴滴计划于2025年赴港上市消息,后来滴滴辟谣称“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顺风车出行竞争加剧背后,嘀嗒出行市场份额已缩水一半
凭借轻资产模式的优势,嘀嗒出行实现盈利,且毛利率保持在70%以上。
不过,过去三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分别为80.9%、75.1%、74.3%。其中,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75.9%。
嘀嗒出行解释称,2021年至2022年,导致顺风车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持续增加了向私家车车主提供的补贴。2022年至2023年,导致顺风车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服务成本增加较快。
进一步看,嘀嗒出行提供补贴与顺风车行业竞争加剧有一定关系。
拥有“先发优势”的嘀嗒出行,在2019年时期占据了顺风车市场66.5%的市场份额(按搭乘次数计算),当时它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到了2023年,嘀嗒出行变成了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按交易总额计,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为31.8%,同期,哈啰出行、滴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4%、17.3%;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为31.0%,同期,哈啰出行、滴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7.9%、17.2%。
经计算,过去四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整体下滑了35.5个百分点(按搭乘次数计算),即相比2019年66.5%的市场份额已缩水一半以上。
据嘀嗒出行描述,由于主要参与者的变化,中国顺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2019年1月,哈啰出行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2019年底,滴滴重新推出顺风车业务。在哈啰出行、滴滴围攻下,挤压了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最新出具的研报中,国元国际控股分析师建议投资者谨慎申购嘀嗒出行,理由包括考虑到目前顺风车市场竞争等。
高度依赖顺风车业务
近年来,嘀嗒出行对单一业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2021至2023年,来自顺风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占嘀嗒出行当年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0%、90.5%及95%。同期,智慧出租车服务的营收占比从4.2%下降至1.4%,广告及其他服务的营收占比从6.8%下降至3.6%。
嘀嗒出行表示,它们的收入主要来自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较小程度上来自提供智慧出租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主要包括汽车增值服务)。
据了解,顺风车市场的体量不及出租车、网约车。从体量上限看,公开数据显示,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4.4%。
根据预测,到2028年(按交易总额计),出租车占据39.4%的市场份额,网约车占据52.2%的市场份额,顺风车占据8.4%的市场份额。不难发现,出租车市场和网约车市场未来数年仍占据主流位置,相比而言,顺风车市场份额较小。
嘀嗒出行提到,与网约车相比,顺风车有其局限性,包括顺风车的市场规模可能无法与网约车相提并论、外部带来的竞争限制顺风车市场等。
与嘀嗒出行相比,滴滴和哈啰出行的业务范围更广,且顺风车业务只是上述两家企业商业板块中的一环。
据了解,滴滴提供出租车网约、顺风车、经济网约车、优质网约车、豪华网约车、大巴、司机服务、企业交通服务、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车辆保养、派送及支付服务。哈啰出行提供共享单车、代步车、电池更换及顺风车服务。
另外,将顺风车作为主要业务的嘀嗒出行也面临合规性风险。
嘀嗒出行已公开提示风险称,若有关当局认定嘀嗒出行的平台尚未取得必要牌照,或嘀嗒出行营运不符合相关法规,嘀嗒出行可能暂停营运,这可能导致用户大量流失,并对该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随着嘀嗒出行拟上市募资,该公司能否抗住同行的竞争压力以及如何突围,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