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沙头镇:田园“稻+”综合体 绘出振兴好风景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晨兴村“全优农场”迎来了正式运营以来的水稻首种,同时这也是一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现场观摩会。
“这次种的水稻品种主要是南粳46号,辅以栽种部分扬紫6号紫糯米,都是得到农科专家认可的优质品种。”晨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汤杰透露,就在几天前,农场还运用无人收割技术完成了小麦的收获。“今年,小麦亩产约1000斤,加上这次栽种的水稻,仅粮食作物全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约6万元。”
图片
水稻首种现场
发展村集体经济,拼的是资源优势,更是用好资源优势的“好路子”。作为沙头镇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张洪程院士创新实验基地项目所在地,晨兴村党总支决定充分发挥产业、科技、生态、区位等多重优势要素,妥善利用闲置资源,依托环洲一号线产业融合发展轴、夹江支河休闲观光带这“一轴一带”,打造既具有农耕色彩、又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稻乡田园综合体,为村集体增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全优农场”应运而生,并于去年12月完工、今年正式运营。
“全优农场”分为南北两块区域,南区占地约80亩,西与院士基地二期项目紧邻,东接村里的丰源家庭农场,具有天然的稻米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基于此,村集体将这片区域作为优质稻米种植区。”汤杰介绍,经过前期土地平整及沟渠等配套建设,依托院士基地优质水稻无人化种植和新特优品种水稻的培育技术,该片区在院士基地农科专家指导下对作物进行生态绿色高效管理,实现全过程无人机播种、无人机喷洒有机肥料和无人机收割。
农场北区,则是由过去常年无人问津的14亩“边角料”地块“蝶变”而来。“因为这里紧邻张洪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我们就做了一块牌子,上面展示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取名‘水稻的一生’,没想到竟成了网红‘打卡地’,很多家长带孩子来试验基地游览后,都要拍照留念。由此便产生了把这些‘边角料’地块利用起来的想法。”汤杰介绍。
在做了大量的调研准备后,村集体便在这14亩沿河的“边角料”地块,规划建设了中草药园、科普游园、四季农园三大主题园区。该片区探索“一米菜园”农场新模式,采用“认种制”开展科普研学、教学实践、农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客户认领田块后,平时把地块交给村民管理,闲时可亲自体验田园生活;菜园还设置摄像头,在家里就能随时查看蔬菜生长情况。蔬菜成熟后,客户可亲自采摘,也可以选择寄送到家。
“目前,村里正在与几个单位对接合作项目,包括学校认领认种,科研高校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商超精品蔬菜销售等。经营得好,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汤杰表示,下一步,晨兴村将持续用好一切优势要素,依托“全优农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产品‘品类全、品质优’,农文旅‘项目全、体验优’的‘全优’期许,努力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