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跑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加速度”

  近年来,共青团昆明市委以改革为抓手,主动下沉一级,深入践行“三法三化”,多措并举开展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形成“贴近青年选、找准青年建、带动青年干”的改革实践经验。2024年1月,共青团昆明市委在全团改革终期评估中被评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总结评估优秀州(市),也是云南省唯一获评优秀的州(市)级单位。
图片
  践行项目工作法 推动改革内容从“无形”变“有形”
  高起点谋划改革事项,制定《昆明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厘清改革内容和目标任务,推动改革任务项目化、改革项目清单化、改革清单具体化。建设县域共青团青年人才联盟,依托街道团建联盟、区域化团建联合体、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开展区域化团建联盟工作和区域团组织到街道报到工作;打造让青年“触手可及”的“门店”青年之家187个,入驻“青年之家”云平台127个,团代表工作室68个,县域团代表联络站18个。整合资源“聚合力”。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纳入市委深化改革工作要点,高站位推动改革;聚焦县域共青团资源力量不足的问题,发挥市青基会在资源筹集、配置方面的作用,推动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调度和使用;深入推进团费制度改革,推动团费使用向县域项目倾斜;建立团代表履职制度,保障团代表每年每人300元履职工作经费,确保改革人财物保障及政策支撑。
  同时,制定《共青团昆明市委机关挂(兼)职干部选任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团市委派员列席县级团(工)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从机制上完善团干部力量配备,为各县(市)区多措并举拓宽基层团工作力量来源渠道提供基础。
图片
 践行一线工作法 推动改革方式从“会场”变“现场”
  结合“机关团干下基层当好团建指导员”专项工作要求,在团市委层面成立由书记班子成员任负责人、机关部门全体干部组成的工作督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联系县(市)区工作机制,各督导组1年内到每个县(市)区蹲点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及时掌握改革进度及成效。现场办公、过程监测。结合日常掌握情况及县(市)区自主申报情况,每半年在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召开一次现场工作推进会,通过集中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推广改革好做法、好经验;建立县(市)区“一对一”联动联建工作机制,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找”差距、“晒”成绩、“比”作为,以先进带后进,用典型引好路;紧紧围绕改革任务要求,倒排时间安排表、细化路线图,每周上报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形成改革监测机制。
  践行典型引路法 推动改革成效从“盆景”变“风景”
  探索改革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典型案例。呈贡区团委拓宽用人渠道,通过改革机关挂兼职干部达12人,其中高校挂职副书记由4名增加至9名,高校教师到街道挂职副书记实现全覆盖;宜良县团委出台《宜良县基层团干部“4+2+2”考核体系管理办法》,创新运用“两单一函一通报”制度,强化基层团干部履职评价和作用发挥;官渡区团委以商圈为载体,盘活资源建设阵地,将团的工作覆盖到商圈内“N”个团员,形成“1+3+N”的商圈团组织工作格局;西山区团委推行“一课二推三公示四考察五部曲”12345团员发展管理工作法,严格五步发展程序,实现团员发展链条管理全过程纪实;寻甸县团委将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县委巡察监督的同时,一并纳入县纪委日常监督,将“纪巡双轮驱动、党建带团建”作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破题的发力点。
  同时,倡导实干建机制,推动构建“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年度考评”工作机制,采用“问、述、评、测”对各县(市)区团委书记立体式开展述职评议考核,通过“现场述职+自评打分+青年评议+综合考核”,结合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评好选差,并向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反馈考核结果,深化结果运用。
  云南网记者 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