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手表:当代人的电子“镣铐”

当年轻人突然下定决心想要改变生活时,会不约而同地做两件事:
1.(再次)开始学习英语
2.健身
熟悉流程的年轻人都知道,“差生文具多”。特别是健身之前,要先准备好“装备”。此时运动手表就是许多人的首选。例如果粉就会考虑Apple Watch。
既能记录运动消耗,查看运动表现,又能追踪睡眠指标,关注身体情况。似乎戴上运动手表的一瞬间,我们就能享受“自律即自由”的生活了。
然而,身体还没健康起来,心理先出问题了。焦虑、内耗、强迫症却先行一步……还有网友表示,“人一旦戴上了运动手表,就像套上磨盘的驴,不干出点成绩是不肯摘下来的”。
本想改变自己,却反过来被装备PUA了。为何运动手表变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电子镣铐”?
图片
苹果官网截图
“Apple Watch is Watching You”
运动手表一般会有许多交互设计,例如Apple Watch的进度圆环会提醒你今日的运动量还未达标。累积完成运动后,又会有奖励徽章。这种设计其实叫做「游戏化」(Gamification)。它的意思是“将游戏元素置于非游戏的情景之中。”
通俗来说,就是将游戏中的排行榜、徽章、等级积累等元素置于游戏以外的日常活动之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星巴克积星星、拼多多砍一刀和蚂蚁森林种树。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星巴克积星星、拼多多砍一刀和支付宝蚂蚁森林
游戏化是带有目的性的,即将游戏的元素抽离出来,通过竞争、社交攀比的属性提高用户参与度、动机和忠诚度。反观真正的游戏,其中所包含规则、目标、挑战和互动,目的是让参与者享受或学习。
那么,Apple Watch算是一场健身游戏吗?
显然不是。
或许会有人拿任天堂(2019)发布的《健身环大冒险》做对比。两者都通过“游戏”来激励人们运动,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当你拿起健身环启动Switch后,就进入了一个充满冒险的游戏世界,也就是所谓的“游戏边界”。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你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得到实时反馈,互动性满分。
图片
任天堂「健身环大冒险」官网截图
反观Apple Watch却能让用户陷入了一场随时随地都在线的“游戏”。手表时刻绑定在手腕上,无论用户身在何处,都会受到手表的监测和提醒。而这便是游戏化所带来的操控。
患上 “自律”强迫症
除了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提醒,苹果为了让用户能够“上瘾”,巧妙地将健康活动游戏化过程加入了奖罚,这激起了人性中的胜负欲,谁都不忍看到自己被超越。
与幼儿园奖励乖孩子小红花同理,Apple Watch通过奖章和排行榜等方式给用户们贴“小红花”。例如当你的好友完成某项运动后,手表会将这条好消息共享给你,通过“竞争”的心理激励你进行运动。苹果甚至还设计了一个“7日竞赛挑战”的功能,将运动和卡路里数据共享给好友一起进行“健康生活比赛”。
图片
苹果手表中“游戏化”设计:徽章与七日竞赛挑战
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很寓教于乐。Apple Watch化身贴心私教,以游戏化的方式悄悄地将健康生活的理念植入用户大脑。并且如果用户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运动目标,Apple Watch也会给用户喂鸡汤鼓励 “动起来”。
图片
然而这种激励却慢慢变成了一种心理累赘。有时用户只是想休息一天,偷懒一下。但却会因为手表的突然提醒而扫兴,从而被迫运动。对此,许多用户在小红书上自嘲“戴上iWatch的女人就像是生产队里套上磨的驴”。
图片
小红书网友吐槽苹果手表在“PUA”自己
其实Apple Watch的惩罚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并不是说用户没达成运动目标就被停止使用苹果手表的功能了,它的惩罚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
PConline的朋友表示,“口罩期间,自己会为了闭上运动环而采用“作弊”的形式,通过降低目标卡路里从而完成打卡。因为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坚持积累的徽章和圆环因自己的 “半途而废”而终止。”
这很难评。Apple Watch的作用就是监督健康习惯,而为了打卡获得电子徽章,需要连续运动而无法休息,这显然与改善健康的初心背道而驰。
更重要的是,Apple Watch也并不知道用户是否生病,只会“好心”提醒他们起来多运动运动。
图片
所以,苹果手表的健康标准有时候也让人挺尴尬的。苹果手表鼓励我们站起来,初衷是好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可以为了预防降低血压、增加能量并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嘛。
但是,它要求我们“每天站12小时,每小时至少站1分钟”的标准,这基础的标准回到现实生活中就复杂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每个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都不同,“提醒站立”只能起到精神上的短时间满足。怎么能一刀切呢?
图片
再说谁也不想在电影院里正享受电影时,突然因为手表的提醒你该站立了。这时候,你是要而尴尬地起身还是放弃坚持已久的记录,一时间两难。
“躺平”一天又怎么样?
事实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循规蹈矩地生活,每日的运动计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苹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宣布其WatchOS 11将迎来“休息日”:用户可以自行暂停运动环的记录,或设定周/月卡路里量,灵活调节每日的运动消耗。
图片
Apple Watch OS 11新功能预览:休息日和卡路里周计划
这种偶尔的休息消除了“半途而废”的失败感。事实上,我们确实需要休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可能会帮助我们保持动力。就像健身偶尔需要放纵餐带来快乐。
当然除了休息几天,我们还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对抗智能手表的“游戏化”。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Apple Watch扔掉。(不是
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智能手表的运行原理进行“科技祛魅”。智能手臂所依赖的是加速度计和GPS这类传感器其实并非那么聪明。美国东北大学教授Stephen Intille表示,智能手表最大的优势在于作为一个实时反馈系统,它能大概知道人们在做什么,却无法深入了解细节。
想象一下,手表怎么分得清你是在挥手还是在练肱二头呢?
图片
说实话,每个人使用方式都不同,所以这些数据会出现很多“噪音”。就像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能确保每个人都正确佩戴传感器,但在生活中,谁还能保证自己每次都戴得刚刚好?这就会导致数据不那么准确。
不过,也别太担心,Apple Watch的数据也不是完全不靠谱。比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就显示,它的心率监测器准确度较高。对于专业运动员或者想要特训的朋友,它绝对是个得力Buff。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偶尔看看数据就好,无需过度纠结。
当然,我们还能根据个人需求调整Apple Watch的通知设置,避免过多的干扰。例如,可以关闭不必要的活动提醒,仅保留重要的健康提醒。
简而言之,Apple Watch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学会控制平衡,而不是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