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5天订婚准新娘自尽,周围人都说与自己无关:当婚姻被物化,总有人被压垮

图片
相亲,订婚,投河自尽,这是一个19岁少女人生最后的关键词。
热搜上的一条新闻,格外扎眼,更惹得观者心疼胆寒。
19岁女孩被安排相亲五天就草草订婚,十多天后投河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男方为女方家提供了寓意“爱妻”的27万彩礼和三金首饰等,出事后女方母亲只愿退回17万,然后消失不见。
随后的报道,则都是围绕着彩礼的讨要而展开。
笔者翻遍了有关此事的新闻,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一句戳心的话:
周围所有人,都说女孩的死与他们无关。
好像这条生命的陨落,并没有在她周遭的世界里溅起多大的涟漪。
究竟,什么才是压垮女孩的最后一棵稻草呢?
图片
01
懂事的孩子,都擅长委屈自己
女孩和相亲对象是在母亲和邻居的介绍下认识的,相处的过程中,两个年轻人其实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交流,大主意基本是两家大人在拿定。
媒人和母亲说,对方是个好人家,有钱有势,条件也好。
而女孩家呢?母亲多次改嫁,女孩身后又有五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
相较之下,给穷且缺爱的女孩找一个有钱人家的男人当老公,这样的条件,似乎让人没有理由拒绝。
况且,结婚就能得到一大笔彩礼,这也能给女孩的原生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随后的相处中,女孩偶尔感觉男生有些强势。
男生时常会逼问她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接电话,态度强硬,语气骇人。
这让女孩有点儿动摇,生出了退婚的念头。
但是,媒婆却反复跟女孩强调,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姑娘本就被人看不起,退婚后,更是没办法帮母亲减轻经济负担。
男方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更是跑到女孩面前说情。
老人直言,自己早已安排好了订婚场地,嘉宾也都是有排场的,如果这么一闹,他的老脸就没地方搁了。
不得不说,这七大姑、八大姨强制的“PUA”真是给女孩吃了一颗“定心丸”。
想到母亲日盼夜盼的彩礼,想到弟弟妹妹的学业和生活,又考虑着对方年事已高的父亲的面子,女孩心软了。
到嘴边的拒绝,又不得不为了家人咽了回去。
于是乎,由一个悲剧引发的另一个悲剧拉开了序幕。
02
被物化的婚姻,被逼迫的窒息
五天,这是19岁的女孩与未来丈夫从相识到确定关系的时间。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她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对方的性格、习惯,更谈不上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而,在周围人的催促和压力下,她却不得不被迫接受了这段婚姻。
27万的彩礼和三金首饰,看似是男方家的诚意,实则更像是一笔交易,将女孩的人生和幸福作为筹码。
每当女孩有了悔意的苗头,亲友们就轮番上阵劝:“女孩子嘛,嫁个有钱人就对了,别挑剔了!”
好像是在说,这是个火坑,你必须跳,不跳就是不孝,跳了才是懂事。
毕竟,所有人都是在“为你好”。
女孩的死亡,不仅仅是因为这段仓促的婚姻,更是因为周围人的冷漠和无视。
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女孩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人,而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玩偶。
19岁,这本应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她应该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与朋友们欢笑嬉戏,畅想着未来的种种可能。
然而,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将她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个中事由,几方各执一词,媒人说女孩的母亲贪得无厌,母亲说男方的态度不可一世,而男方又说女方家只是图钱卖女。
但谁都没想到,正是所有人深一句浅一句的劝导和指挥,让女孩把自己的声音压在了心底,这重如泰山的婚姻,压垮了女孩求生的希望。
所有人都在指点她的人生,安排她的行为,没有人站在她的角度,鼓励她勇敢一点,为自己反抗。
不被疼爱的小孩,只能听从别人的安排,加入别人的阵营,把自己内心的声音压下去,逼着自己委屈地接受这一切。
03
无处诉苦,女孩选择消失
在有关这件事情的大量网络报道中,几乎都有这样的描述:
女孩在出事前几天就有一种寻死的状态。
她经常会在结束跟男友的通话后喘不过气来。
一家人出去吃饭,她主动结账,然后自顾去湖边散心。
14岁的妹妹寻不见她,打了无数电话却只听到姐姐最后的留言回复。
“没事的,我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就回家了。”
“你放心,我不会扔下你的。”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想了多久,女孩翻越护栏,将自己投入湖中。
她在选择离开之前,未曾透露过自己的真实想法,伤心的情绪,或求死的原因。
仿佛,她带着千愁万绪,逃离了这个没有人听见她的地方。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她不知道反抗一下呢?
其实,在大多数街坊四邻的眼中,女孩都是懂事又孝顺的孩子。
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母亲健康状况不佳,弟妹们需要照顾,她这个长女就揽下了许多家务,并打了好几份工。
她不仅每天往返送妹妹上下学,还有过“即使卖血,也要供妹妹上学”的念头。
订婚后的日子里,女孩可能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喜悦和幸福。
相反,她可能更多的是在承受着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她可能试图向周围的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但得到的却是冷漠和无视。
她才19岁,还没能拥有足够强大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指责与不理解。
夫家谈条件,媒人讲现实,母亲替她做主,没有人在意她的想法。
在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小城中,女孩的选择和牺牲似乎被视为理所当然。
她的价值和角色被限定在家庭的照顾者和工作者的身份上,而她的个人愿望和感受,似乎并不重要。
04
被原生家庭逼上绝路时,请务必拉自己一把
故事的最后,女孩是否被当作筹码和交易的对象,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不能妄加揣测,也不能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去质疑女孩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这是我们能给逝者带去的唯一一丝尊重。
女孩有求助过的,只是大家都与她擦肩而过,没有人接住她的情绪。
她的人生已经很苦了,但她知道,自己留下要面对更多的苦。
这一次,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但没有为自己而活。
也许女孩的死另有原因,但周围人对这桩婚事的强制干预,无疑是最关键最致命的一剂毒药。
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案。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女孩一样的年轻女孩,她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婚姻,承受着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因此,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年轻女孩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她们的选择和决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对于婚姻和彩礼的过度物化现象,让婚姻回归其本质——两个相爱的人携手共度一生。
最后,我想对那个已经离开人世的女孩说:你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你的痛苦和挣扎不应该被忽视和遗忘。
愿你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不再受到任何束缚和压迫。
人生是旷野,终点不唯一。
请别停止自保,请别停止奔跑。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