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夏至荔枝你吃对了吗?

在广东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你知道为什么夏至日要吃荔枝吗?
荔枝最早以“离支”之名出现在西汉《上林赋》中。齐民要术中叫“荔支”。唐代《食疗本草》最早记载了“荔枝”。“荔芰”、“欐支”、“丽枝”等皆为音近借字之名。熟时果皮红色,也叫丹荔。
图片
《扶南记》云:荔枝结果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在摘取荔枝时用刀割树枝使其与果树分离,故名。——“‘荔’字从‘艹’从‘刕’,不从‘劦’,刕音离,割也。”
也有觉得“离支”不可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每个名称都带出了荔枝的特点。
【性状和来源】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假种皮或果实,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果卵圆形至近球形,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
图片
图片
夏至食荔
① 夏至要吃荔枝,是因为在古代,夏至这一天,人们要举行重大的祭祀典礼,在祭祀典礼上,会用到荔枝,所以在民间便一直保持了夏至吃荔枝的习惯;
② 夏至前后,新鲜荔枝大量上市,这个时间的荔枝成熟度比较高,价格也比较实惠,再加上本身肉质肥厚鲜甜,爽脆,美味可口,所以广东地区大部分还是保持着每年夏至吃荔枝的习俗;
③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阳气已增长到极致,“重阳必阴”,阴阳相互转化,夏至后阳气逐渐衰弱,阴气开始生长并逐渐旺盛,所谓“夏至一阴生”。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以适量吃一些温性的荔枝“以阳助阳”。
荔枝食用
【注意事项】
“日啖荔枝三百颗”,但真的适合一天吃那么多荔枝吗?《本草纲目》记载:“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荔枝性温,食之过多易生热上火,空腹时大量食用新鲜荔枝还会患上“荔枝病”,因此阴虚火旺、热症者忌食。
荔枝药膳
荔枝与红枣同煮成羹,加糖服用,具有甘温养血、健脾养心、安神益智的功效。
与糯米、雪耳同煮食用,有养胃生津、健脾消食的效用。
与酸奶拌食,有补脾益血、生津解渴、开胃助食等作用:与莲子同煮汤,有温中止泻、益肝去痛、降逆止呃的功效。
荔枝酿肉
制作原料: 荔枝20颗,猪肉糜100g,盐、油、料酒、蚝油、生抽适量。
制作方法: 将荔枝去核、去壳,猪肉糜加调料后拌匀塞入荔枝中;上锅蒸20分钟。
【荔枝核】
荔枝核别丢,是药典中的一味药材。荔枝核为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甘、微苦,温。归肝、肾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荔枝壳】
荔枝壳为荔枝的果皮。味苦,性凉。具有除湿止痢,止血的功效。主治痢疾,血崩,湿疹。
荔枝香
制作方法:荔枝壳洗净,晾干,倒入黄酒/白酒浸泡两天,黄酒的清甜,白酒的清雅。两天后取出晾晒,晒干酥脆后磨成粉,装瓶。用于焚香,“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作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