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成都6月21日电 (记者王波)近日,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能源局)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组织开展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能源企业党委书记访谈”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能投”)。
四川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四川能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和成就。
人民网记者:您好!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请问四川能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中又展现了哪些作为?
王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能投始终牢记嘱托,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事业,奋力担当产业发展“中坚”、科技创新“先锋”和能源保供“铁军”。
图片
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四川能投供图
一是坚持投资牵引,以产业带动发展。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发展强。四川能投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持续加大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项目投资力度。2023年,四川能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实施171个项目,完成投资140亿元、约占年度总投资额的70%;2024年,四川能投计划投资94亿元,实施123个项目。这些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其中,在成都简阳建设了“东数西算”成渝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核心载体——天府云数智产业基地,为超算、智算提供关键算力支撑。
图片
微芯生物原创药品。四川能投供图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以科技赋能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清华大学为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一手创办的校企——清华控股(现更名为“天府清控”)无偿划转至四川能投。承接天府清控后,四川能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化与清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联合清华大学资管公司组建全国第一支大规模的协同创新基金,加速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在成渝地区落地生根。同时,引入博奥生物、微芯生物、华环电子等6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落户成都,启动“清华大学-四川能投智能装备研究院”共建、与清华大学电子系联建AI智算中心等项目,为川渝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
遂宁储气调峰项目3万立方米储罐主体。四川能投供图
三是聚焦用能需求,以能源护航发展。畅通成渝地区“能源大动脉”,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川能投作为四川基础能源供应保障重点企业,积极推进成渝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供区内生产生活用电用气需求。规划打造川渝输气大环线,在遂宁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储气调峰基地,既可满足成渝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并与国家输气干网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了区域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围绕“成渝氢走廊”全链布局氢能产业,去年12月,成德眉资首条氢能“零碳”运输线路正式发运,至今已完成成都-绵阳、成都-什邡、成都同城烟草运输共计856车次,累计运行3.74万公里,实现碳减排40吨。
人民网记者:四川省委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该战略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还涉及社会政策和民生关怀。请问四川能投将如何配合和支持“五区共兴”的实施?
王诚:省委省政府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谋定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在“五区共兴”中,推动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四川能投立足富民惠民,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引领、技术加持,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帮助欠发达县域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推动托底性帮扶见实效、见长效。
一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支持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四川能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产业和项目投资,助力欠发达县域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持续扩大在39个欠发达县域的产业投资,布局能源基础设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等项目300余个(四川能投成立至今),合计投资约460亿元(已完成超160亿元、拟新增超3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截至2023年底,已落地项目为地方贡献利税合计约3.6亿元,到2027年预计增加利税合计8亿元。其中,投资25亿元建设的通江燃气发电项目是巴中市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设期间可为地方贡献利税超1000万元,项目投运后每年营收预计超10亿元。投资近60亿元的农网资金提升普格、昭觉、金阳、美姑、德格、青川、万源7个欠发达县域电网服务水平。在青川、剑阁、苍溪、恩阳4个县(区)投资建设燃气管网近600公里,保障超9万群众用气;对青川、苍溪、恩阳实施气价下浮优惠,让利于民超3000万元。
图片
四川能投大凉山高原艾草生态产业园区。四川能投供图
二是以对口帮扶为重点,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成势见效。按照省委统一安排,四川能投对口帮扶普格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挖普格县的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利税留在当地,推动兴业富民、利民惠民。依托普格县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艾草产业,建设凉山州高原艾草种植基地,采取“龙头单位+科研示范基地+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艾草种植。截至目前,在凉山州种植艾草3万亩,参与农户1000余户,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季节性用工8000人次/年,户年均增收约1.2万元。发挥四川能投在产业链孵化、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把天府清控旗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博奥生物引入艾草种植项目,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培育具有凉山特色的高原艾草品牌。加快普格县风光资源开发,投入3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巩固提升,投资1.4亿元建设50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建设充电站17座、充电桩55台,提升电气化水平,推动用能方式清洁化转型。
三是广泛整合帮扶资源,全力激活欠发达县域内生动力。四川能投着力帮助欠发达县域培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帮扶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以联动协同确保对口帮扶成效和共同富裕成色。和甘孜、阿坝、凉山、巴中、达州等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高层定期互访、政企联席会议等机制,研究重大项目投资、优质资源开发、产业项目推进等事宜,解决托底性帮扶工作难点问题。和对口帮扶的普格县建立紧密协同关系,双方干部人才互派互育,共同制定托底性帮扶规划、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协商完善产业化项目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工作质效。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创新思路、扩大合作,联合四川省妇联,共同开展“树新风 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系列活动,向普格县捐赠“智慧书屋”、电脑、书包等教育物资。以所属能源职业学院、汇成教育为平台,“请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对当地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为凉山艾草、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技工”和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当地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人民网记者:请问四川能投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全省上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动员令和方向标。四川能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天府清控的清华基因和创新优势,用好自身能源化工、数字经济等产业优势,当好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先锋。
图片
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智产业园。四川能投供图
加快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导入优质创新资源,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以天府清控成都总部基地为载体,建设清控科技产业园、“蜀创源”科技创新基地“双平台”,导入“清华大学-四川能投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引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团队及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靶向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搭建高效率的资金平台,定向支持科技创新,主导壮大“耐心资本”。以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依托,整合政府、高校、国企、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本,聚合多方资源,共同搭建重大、核心、关键、自主技术孵化转化的资金平台,聚焦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成果,结合四川的发展所需,因地制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和优质项目在四川落户,以充足的“耐心资本”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图片
成德眉资首条氢能”零碳“道路运输线路。四川能投供图
加快推进高标准的转化利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打造能源化工高科技企业集团。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主责主业,大力推广中小水电无人化管理、电力智能运维、发电厂电动机智能诊断等自主技术,推进能源数字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利用氢能、人工智能既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全力布局高精尖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