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陆家嘴论坛“透露”货币政策调控转向

全文1914字, 阅读约需6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将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完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推动利率市场化。

02潘功胜认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该功能。

03为此,央行需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当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利率走廊机制。

04另外,潘功胜指出,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以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但也有一些可待改进的空间。” 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如是说。
潘功胜进一步指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该功能。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此言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将进一步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完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推动利率市场化。
短期利率将是未来主要政策利率
在金融创新导致货币需求量变化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利率波动加剧,市场难以形成稳定预期,进而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减弱。
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需要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变,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基于此,潘功胜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从我国情况看,自2015年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7天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机制。
数据显示,当前短期政策利率为1.80%,利率走廊上下限分别为2.80%和0.35%,利率走廊宽度为245个基点。其中,短期政策利率分别距离上下限100、145个基点,为“上窄下宽”的不对称利率走廊模式。
“当前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宽度较大,导致短期基准市场利率(DR007)波动性偏高,因此未来有必要适度缩小利率走廊的宽度。”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上调下限的可能性更大。
潘功胜也指出,在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需要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实施带有利率上限和下限的利率走廊模式更为有效。这既能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市场利率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又能防止市场利率波动幅度过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
对于如何调整,潘功胜认为,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
“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潘功胜表示。
“这也就意味着明确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属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未来转型。”一位不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当前我国的利率主要分为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类。其中,7天期逆回购利率、中期借款便利(MLF)操作利率等属于政策利率,而短期基准市场利率(DR007)、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年期国债利率为市场基准利率。
在政策利率中,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短期利率。
“而伴随利率走廊模式的完善,市场利率波动受到有效控制,市场预期趋于稳定,能够为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提供必要条件。由此,央行可在利率走廊中,将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王青认为,短期市场利率会直接受短期操作利率(即短期政策利率)影响,并通过预期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向长期利率传导,进而形成利率期限结构。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具体体现。
提高LPR报价质量
此外,潘功胜在会上还指出,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将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LPR报价是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1年期MLF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其中加点幅度主要考虑银行资金成本、信贷市场供求、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
关于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在业内专家看来,是指一些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偏高,没有准确反映加点的“银行资金成本、信贷市场供求、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
该专家表示,此言意味着在银行资金成本显著下行之下,信贷市场供求关系向需求方倾斜,以及银行风险偏好上升、信用风险溢价下行的阶段,报价行对其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下调,而给出的LPR报价没有随之下调。
因此,对于如何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在王青看来,为了着眼于完善现有机制,可对报价行数量扩容,降低单个报价行对于LPR报价的影响力。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对报价利率持续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异常报价,进行实时监督和事后跟踪调查,必要时可据此对报价行名单进行调整。
谈及如何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以存款降息为背景,5年期LPR报价在2022年以来曾多次与MLF利率走势背离。随着MLF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淡化,LPR报价的形成机制也可能经历一些调整,一种可能性是改为由7天逆回购利率加点形成,另一种可能的方式则是由商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决定。
潘功胜也强调,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理更托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