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演渣男被骂“破防”,看剧不要入戏太深

图片
□杨茜萍 (广西大学)
近期,《玫瑰的故事》热播,林更新扮演的女主丈夫人设被观众恨得“牙痒痒”,不少网友看完剧后纷纷跑到林更新的个人社交账号留言评论,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林更新发文称有不少朋友看过剧后,同样发微信“控诉”他剧里面的“各种罪行”。然而,必须强调,作为观众的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应该保持理性,不应入戏太深。
观众们看剧的时候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是把对剧中角色的不满上升到演员本人这是不妥的。一个好故事会让观众调动大脑认知,与自己脑海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最终产生情绪共鸣。但是电视剧中故事情节都是由编剧和导演精心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故事,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共鸣是基于虚构角色、情节而非演员本人。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对角色的情感投射到演员身上,更不应该将演员与角色混为一谈。
演员演技好,当值得被鼓励。演员在剧中扮演的角色让观众看了“情绪上头”,其实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演员将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让其沦为观众们发泄情绪的窗口。林更新在《玫瑰的故事》中的出色表现,正是他作为演员专业素养的体现。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反感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本人就是剧中的“渣男”。相反,我们应该为他的精湛演技点赞,而不是错将情绪发泄到他身上。
迪斯尼艺术家弗兰克·托马斯和奥利·约翰斯顿曾在《生命的幻象》一书中写到:“反派们创造了剧情,他们挑起了事端,正如卓别林指出的,他们总是比主角更有趣。”所以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反面角色虽然令人反感,但他们的存在往往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冲突,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让观众更加投入地关注故事的进展。如果观众们每当遇到反派角色,都跑到演员的个人社交账号进行“网暴”,还有何人愿意饰演反派角色呢?
我们作为观众应理性看剧,将角色与演员分开看待,理解角色的行为是基于剧情需要而非演员本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演员的付出和努力,为他们的精湛演技加油喝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电视剧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演员和整个行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