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准备用25年时间,把蒙古变成中国家门口的大雷

全文1577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美国智库建议拜登政府投资蒙古的未来25年,以加强蒙古与中俄讨价还价的能力。

02然而,蒙古现在的政治风向已经跟西方很亲密,双方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瓶颈。

03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西方在蒙古的竞争力不如中国和俄罗斯。

04尽管如此,蒙古与中俄的关系仍是机遇,而非挑战。

05蒙古最优解是政治上保持中立,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推动“第三邻国”战略。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中俄双边合作稳中有进,美国打起了蒙古的主意。美国智库专门撰文提醒拜登,即便美国现在没办法挑拨蒙古与中俄的关系,但可以“投资蒙古的未来”。
文章作者就举例说,蒙古未来25年的战略,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中俄的依赖。美国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在“第三邻国”的框架下,间接加强蒙古与中俄讨价还价的能力。
图片
【美国一直在试图拉拢蒙古】
其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美国用25年时间,给中俄蒙的三边合作埋雷。
然而蒙古现在的政治风向,已经跟西方很亲密了,两边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瓶颈。要想再进一步,只能往务实合作的领域深化。偏偏到了这个层面,西方的竞争力完全不如中国和俄罗斯,这是由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西方就算想靠蒙古去撬动中俄的战略安全,但无论是中国和俄罗斯,都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西方过来挖墙脚,而自己无动于衷,反制手段也有现成的。
别的不说,美欧要想跟蒙古开展外交互动,只能借道中俄的领空。蒙古领导人要出访其他国家,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虽然中俄并不会对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指手画脚,但这都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上,那就是蒙古不能舍本逐末,为了讨好西方,怠慢与中俄的合作。
图片
【美国智库分析了蒙古的地缘战略,要求拜登政府长远布局,给中俄“埋雷”】
西方也不是没尝试过拉拢蒙古,蒙古要是倒戈,理论上确实会对中俄蒙合作造成不小的冲击。但问题在于,蒙古自身的损失会更大,西方到时候会不会帮蒙古买单,就是另一回事了。
归根结底,西方要推动蒙古走所谓的“多元化道路”,本身就有些不切实际。蒙古地缘上就是封闭的,有且只有中俄这两个邻国。所以即便政经关系再怎么多元化,依然有一个轻重缓急。
中国和俄罗斯注定是蒙古外交优先级最高的两个国家,“第三邻国”战略再怎么重要,终究也只能排在第三,没办法和中俄平起平坐。
所以别看蒙古这几年,一直变着法跟西方套近乎,但在与俄罗斯与中国的务实合作方面,也不怎么含糊。
图片
【蒙古只有中俄这两个邻国,外交优先级一目了然】
按照西方一贯的地缘政治思维来说,蒙古对中俄的“过度依赖”,为西方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借口。但对我们而言,中俄蒙的三边合作是深度互补的,“过度依赖”是一个很肤浅的说法。
无论是对于中俄的地缘经济布局,还是地区合作框架,蒙古的存在感都不低。而中俄战略合作日趋密切,蒙古也能吃到不小的红利。
比如说中俄蒙的经济走廊,距离正式启动已经过去了十年。这一项目的潜力不小,能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俄罗斯的跨欧亚铁路,还有蒙古的“草原之路”充分对接,促进三边经贸互动,蒙古对此寄予厚望。
另外说到中俄蒙合作,也不得不提过境蒙古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不过中俄到现在,还没有就价格问题谈拢。但议价权在我们这里,所以并不急于一时。
图片
【中俄蒙的安全合作也是稳中有进】
言归正传,也许在美国精英眼里,蒙古面临的主要外交挑战,一直是处理与中俄的关系,当好中俄之间的“地缘缓冲”。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蒙古与中俄的关系不是挑战,而是不折不扣的机遇。
蒙古现在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因为地理位置关键,才能成为大国竞争中一个重要的砝码,但蒙古本身并没有参与到大国博弈的资本,要想利益最大化,就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同时蒙古也在尽可能地避免选边站,既要确保中俄蒙三边合作不受影响,又要大力推动“第三邻国”战略,对自己与中俄的关系做到“再平衡”,只是具体效果有待商榷。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蒙古是上合最早的观察员国,却迟迟没有转正,不外乎是担心西方那边的想法。政治上虽然保持距离,但生意还是要做,就比如即便西方严厉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与蒙古之间的贸易额也增长了将近一半。
图片
【蒙古一直在避免“选边站”,而中立就是在刻意与中俄保持距离】
也许在西方眼中,蒙古的政治局势因为俄乌冲突变得脆弱,自己可以趁虚而入。但蒙古不可能为了迎合西方的政治正确,不计后果地批评俄罗斯,但也不能与俄罗斯走得太近,免得疏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以蒙古的最优解,就是政治上保持中立,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蒙古的经济与中俄紧密相连,这一点就决定,西方要想挑拨中俄蒙的三边关系,不下血本是不行的,但付出回报是相当不成比例,25年的长期投入,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美国现在是否还有在地缘上长期布局的能力,没人说得清楚,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绕进去,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