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CP”谱新篇!重庆2024年上半年推动“双圈”建设成果发布

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步入第五年。川渝两地唱好“双城记”,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今(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上,发布了重庆2024年上半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
图片
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今年上半年,重庆深入实施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项行动”,打表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四张清单”,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重大项目提速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重庆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硬支撑”。
提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正式通航,渝宜高铁可研获批,成渝中线高铁、川渝特高压、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万源至城口天然气管道项目建成通气,梁平至开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增至16条。
图片
航拍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提速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西南铝产能提升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工,赛力斯超级工厂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软件信息、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速落地,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3%、16.8%,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44%、81%。
提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首批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入轨运行,金凤实验室、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创载体加快建设,累计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19个,1-5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9.6亿元、增长8.2%。
二是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重庆充分发挥规划政策的引领作用,持续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力赋能。
优化完善规划体系,开展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联合报批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双城经济圈“1+7+13+N”规划体系加速形成。
优化完善政策体系,联合印发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成为全国首个行业区域标准体系,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制造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支持政策。
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联合发布2024年川渝便捷生活行动事项和政务服务合作任务清单,“川渝通办”累计办件量超过1800万件次,“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等事项扩面提质,两地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同城便利。
图片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一片繁忙。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三是重大改革有序推进。重庆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强化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改革有序推进,川渝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层面宣传推广。
强化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互促共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1-5月中欧班列(成渝)运输22.8万标箱、增长20%,“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获批设立、全市综保区数量增至7个。
四是重大平台功能升级。重庆突出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一体两核多点”新格局。
深化双核联动联建,扎实推进共投共建、相向协作、共同争取三类合作事项,共建内陆无水港、农村产权服务平台跨区域合作等第二批22个事项顺利完成,1-5月成渝机场群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均居全国前10、分别增长14%和30%以上,成渝动车高铁日均客流量达18.6万人次。
深化成渝中部地区相向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提速建设,签约开工第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1-5月渝西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9%、11.8%。
深化毗邻地区合作,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完工,行政管理、开发建设、利益分配等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力支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经过4年多的努力,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迈入纵深推进阶段。重庆将坚持一盘棋思想,强化川渝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平台对接、利益共享,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努力唱好新时代西部 “双城记”,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