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上帝”不是对店员情绪欺凌的借口丨顶端快评

顶端新闻评论员 张晓磊
6月21日,“Manner店员与顾客起冲突”的话题,同时登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榜。“为何泼咖啡粉事件很多人同情员工?”这个以前甚少被触及的话题,突然就被很多打工人共鸣了。
图片
原来,6月17日,连锁咖啡品牌Manner的两家店面里,发生了两件事:顾客在等待咖啡制作的过程中,和店员发生争执,一则是男店员动手打了顾客,一则是女店员将咖啡粉泼在了顾客脸上。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据媒体报道,在Manner咖啡店,一名咖啡师1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而月薪仅5000元,累计被投诉三次就会被辞退。这种高压之下,情绪暴走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把周到服务视为当然,却往往漠视了店员“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是来自社会学的概念,指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对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控制与调节。很多场合里,比如护士对病人、教师对学生、空姐对乘客等,表面上是“微笑服务”,内心却是“委曲求全”。
“顾客是上帝”的观念久入人心,毕竟之前我们饱受计划经济时代售货员的冷言冷脸。当下,这个观念仍有价值,对企业来说,它是一种警醒。可是,警醒过头就会变成“情绪压榨”,比如“投诉累计三次就被辞退”就是对咖啡师的“情绪压榨”。
在顾客这边,素质不高的消费者大有人在,花几个钱就想当大爷,特别喜欢欺负营业员、服务员、快递小哥等服务从业者,这种“情绪欺凌”就很让人受伤。当Manner咖啡师暴起时,一定是触到了很多人的痛处,引发了共情。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不管消费者还是服务者,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作为消费者,尤其不要高高在上,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留更多善意与尊重,毕竟这些人,换个场景就是我们的朋友、亲戚或家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