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患这病怎么办?听听专家怎么说

每年6月是全球重症肌无力关爱月,据了解,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全国正式实施以来,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药品已被纳入医保报销。
 易被误诊的重症肌无力
 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磊教授告诉记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病隐匿,任何人后天都可能患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初期可能会有疲惫无力感,休息后可以得到缓解,该疾病常常被误诊为过劳、颈椎病、面瘫、感冒等常见疾病。
  重症肌无力通常会表现在某一特定的肌肉群,大约有一半患者表现为眼皮单侧或者双侧的垂坠,或是复视,也就是盯着一个东西看,却能看到2个影像,也有患者说话声音改变,有鼻音,吞咽困难,容易呛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严重的可能需要呼吸器帮忙,所以尽早就医诊断,及时治疗尤为关键。我国约有17万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少患者首次发病见于黄金年龄阶段。疾病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肢体活动和呼吸功能,导致明显的肌无力,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情况下,肌无力加重累及呼吸肌可引起肌无力危象,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如今,随着重症肌无力的疾病控制水平不断提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长达30余年,因此,长期治疗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和改善重症肌无力这一慢性病的治疗结局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迫切关注的重点。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除了积极治疗有效地控制症状,如何减轻长期治疗的副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治疗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从短期来看,这类生物靶向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患者迅速地缓解和控制症状,尽早、尽快实现双达标;从长期应用来讲,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是重中之重,靶向生物制剂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延缓复发、减少病情波动,并且有效降低激素的使用剂量,副作用更小,为实现长期双达标也提供了有力选择。”
据李教授介绍,如今,我国重症肌无力临床诊疗已经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新时代,靶向生物制剂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理想的“双达标”状态不再可望而不可即。借助生物靶向治疗手段,实际上,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将疾病长期维持在稳定状态,减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和反复住院,同时最大程度减少长期用药的副作用,真正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龙头新闻·生活报 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