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到“智理” 广西环保集团运用科技赋能智慧水务

人民网南宁6月21日电 (冯肖慧)走进钦州市大寺镇污水处理厂,地上,绿草红花、蓝天白云相映,一番生态公园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地下管道里,浑浊的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区、缺氧区、沉淀池等多个步骤,慢慢变成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的清水。
通过实时监控的视频,该厂的污水处理数据、排放画面、机器运作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在远程就可掌控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这得益于广西环保集团水务事业部的“智水云”系统,减少了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全面提升环保水务管理效能。
图片
钦州市大寺镇污水处理厂。广西环保集团供图
据悉,为落实国家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要求,广西环保集团水务事业部通过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1+1+X+N”模式构建广西智慧水务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智水云”数字化管理系统,覆盖环投水务整体运营板块:6市15县(区)共6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共计处理量约56000吨/日。
系统有效优化了厂区风机运行速率与时间,减少电耗成本约10%,有效控制操作工的数量,有效减少了厂区费用支出,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投入。
“以前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都是靠驻场人员自己进行,设备启停全靠驻场人员经验,如有出现处理能力满足的情况下设备仍处于运行状态,造成设备损坏,资源浪费,排放数值出现异常也不能及时发现。”创新部技术管理人员表示,“使用智慧水务系统后,我们能够通过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厂区的实时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大大增强了运维管理能力,预计能节省原运营成本的10%。”
据悉,水环境治理是广西环保集团重点推进的业务板块之一,经过长期精耕细作,已经形成了水治理项目集群。
广西环保集团水务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振友表示,以钦州市大寺镇污水处理厂为切入点,广西环保集团将在广西复制推广“钦州模式”,通过收编现有镇级污水处理厂“小而散”的运营单位,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智水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运行专业化、操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的水务体系,解决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耗损较大、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用水、污水处理等老百姓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村镇人居环境。同时,有力改善平路运河沿途生态环境,助力将平陆运河打造成为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绿色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