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岗:岸田内阁能靠外交摆脱执政颓势吗?

全文1535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期在外交上表现积极,但岸田内阁支持率仍跌至22%,自民党支持率首次跌入20%以下。

02岸田内阁在内政上推进政治改革、减税、少子化对策,但收效甚微,民众对其处理“黑金丑闻”的做法给予“差评”。

03然而,日本民众更关心降低物价和景气就业政策,外交安保仅占9.3%的关心度。

04由于岸田内阁在国内问题上的难言改观,其外交举动所能起到的提振效果有限。

05目前,超过80%的人不看好岸田连任,他的外交表现很难对自身国内处境起到多少正面作用。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这一阵子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外交上“很忙”。5月不远万里访问巴西、巴拉圭,搞所谓“全球南方外交”;6月到意大利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在瑞士参加乌克兰和平峰会,刚回国又接待了来访的新西兰总理;7月计划赴华盛顿参加北约峰会,并很可能借此次出访机会访问德国。日本首相一般重内甚于重外,尤其是在即将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背景下,岸田政府如今对外交如此热心,被不少分析认为有提振国内执政颓势的考虑,只是,能如愿吗?
岸田内阁的日子很不好过。根据6月16日《朝日新闻》民调,岸田内阁支持率已经跌至22%。在日本政坛,内阁支持率低于30%被视为进入“危险水域”,若进一步跌破20%,则被视为陷入“下台水域”。更重要的是,长期保持在30%以上的执政党自民党支持率也跌至19%。这是自2001年4月民调改用RDD方式(对座机或手机进行随机拨号)以来,自民党支持率首次跌入20%以下。
在4月的3场国会补缺选举中,自民党全部落败;5月底静冈县知事选举和6月初东京都港区区长选举,自民党推举的候选人也相继落选。岸田内阁一直推动的政治改革、减税、少子化对策等,老百姓也并不看好,即使在支持自民党的《产经新闻》民调中,对上述3项政策表示“不予期待”的也都超过半数。
支持率可谓日本政治人士的“生命线”。9月自民党将举行党总裁选举,因为自民党是执政党,所以党总裁会出任首相一职。这位党总裁还被寄希望于能够带领自民党在明年即将举行的众议院和参议院两场选举中胜出。然而,岸田目前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据《产经新闻》民调,“下一任最适任首相”岸田仅获4.3%的支持,不仅远低于其政治对手石破茂、小泉进次郎等,也不如外相上川阳子。大多数日本舆论认为,岸田不太可能在2025年的参众两院选举中为自民党加分。
内政上,减税等拉拢民意的政策,岸田内阁已经做了不少,但收效甚微,执政颓势难改,这样下去,连任的困难将越来越大。因此,岸田将希望寄托在外交上。在出任首相前,岸田曾长期担任外相,被称为“外交的岸田”,此前也有过依靠外交“成绩”翻盘的经历。2023年初,岸田内阁支持率曾因“统一教”丑闻一度跌入低谷,但是靠着对韩外交“突破”和G7广岛峰会的“成功”,当时岸田内阁的支持率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显然,岸田内阁是想复制这样的“成功经验”。但客观地说,这番盘算大概率会落空。
日本民众关心内政远胜于外交。根据《产经新闻》最新民调,在民众关心事宜中,降低物价和景气就业政策分别以47.5%和35.4%占据前两位,外交安保只有9.3%的民众表示关心。岸田内阁如今的处境之所以这么难,除了“黑金丑闻”的冲击,连续25个月民众实际工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政才是日本民众关心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内政上有所作为,那么外交上的成绩确实可以提升一些支持率,2023年的例子就是如此。但如果国内问题难言改观,那么外交举动所能起到的提振效果,就很有限了。
当然,如果日本民众对首相依然保有期待,即使因为丑闻或者其他原因支持率暂时下降,也有机会靠实打实的政绩扳回局面。但如果民众彻底失望,翻盘难度就相当大了。岸田内阁现在面临的,就是日本社会的普遍“厌弃”。根据《朝日新闻》的最新民调,高达83%的民众对其处理“黑金丑闻”的做法给出了“差评”,87%的人不指望在他任内实现“工资跑过通胀”。根据《产经新闻》15日的民调,仅有16.1%的人希望他连任党总裁,25.6%的人希望他马上下台,55.9%的人表示可以让他干满到9月的任期,但不希望他连任。在超过80%的人都不看好岸田连任的情况下,他的外交表现很难对自身国内处境起到多少正面作用。
之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年4月,岸田争取到以“国宾”身份访美,也就是对美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包括岸田这次在内,战后日本首相只有5次以这个身份访美,岸田甚至获得了在美国国会演讲的待遇。拜登声称,这是美日同盟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升级”;岸田表示,美日将继续密切协调应对“有关中国的挑战”。然而,如此高调访美之后,日本各大媒体民调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几乎没有什么提升,甚至有的民调中其支持率不升反降。以“国宾”身份访美都没多少对国内支持率的提振作用,遑论现在这些动作?(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