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加速 从业者在华经营有信心 点赞务实举措

  央视网消息:2024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多家金融监管机构密集发声,多项政策举措与国际合作成果陆续公布,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参会嘉宾认为,中国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步伐加速,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更加突出,将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监管机构密集发声 增强外资信心
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在论坛上密集发声。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证监会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同时提出,从严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看门人”责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推动更多金融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行业从业者认为,种种举措和表态很务实,在华经营很有信心。
图片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表示,能让境外投资者在他们比较熟悉的金融规范和法律框架上,对中国金融产品做出投资,这些都对国际投资者有很大帮助。他们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市场的方向不会改变,对国际投资者来说是很长远的好消息。  专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将助力中外金融界沟通
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海成立新的区域中心同样引人关注。相关专家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上的金融和经济研究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但各国国情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中国设立新的区域中心,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有助于中外金融界进行更广泛、便捷的沟通。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潘军表示,这种互相的沟通会培养一代人才。中国很需要这种有国际视野的下一代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他不仅是技术性的、研究上的,还要能进行语言沟通,他可以在国际的舞台上为中国发声。
图片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这些是本届陆家嘴论坛的热门关键词。从这些议题的设置也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图片
  这五大关键词被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五篇“大文章”。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等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4%和20.3%,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图片
  在价格上,3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6%,处于历史最低位置。通过走访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发现他们对近年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感受很直观,认为贷款可得性在增强,规模也在扩大。
图片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资深客户经理杨军表示,这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每年支持普惠金融服务的余额在提升,服务企业的客户数量在提升。
图片
  上海寰宇乾堃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胡峥表示,他们属于初创型、科技型的商业航天企业,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他们早期资金的获取相对比以前容易得多,便利度也越来越好。  专家:科技手段 市场机制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图片
  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突出,2023年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更好实现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仍需在贷款利率、投资回报、银行不良风险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科技手段和市场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
  潘军表示,还是要有一个市场效应,减少信息不对称,才能更有效地让普惠金融长期发展。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