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漫步模式口 在京西古道丈量古都北京

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记者 庞婷)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为你读诗”推出的“诗意石景山·模式口情景走读课”第二期《夏至漫步》在模式口举行。活动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庆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史志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高福美,老北京耍货传承人许亮,模式口更新改变事业部及运维管理中心行政管理部副经理吴梦雪,北京市曲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话剧《骆驼祥子》主演杜晓涛,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运营总监刘会雨等加盟。
图片
漫步模式口,寻觅“驼铃古道”往昔(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诗意石景山·模式口情景走读课”第二期《夏至漫步》的出发点设在“古道斯存”。“古道斯存”的前身是一座寺庙——“老爷庙”,始建于明代,后经年代变迁,年久失修。现在,它被更新改造为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也是人气极高的网红咖啡打卡地。
图片
介绍模式口历史(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吴梦雪介绍,模式口古迹遗存众多,有法海寺和承恩寺两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田义墓和冰川擦痕两处市级文保单位,区级文保单位及普查登记文物15处,还有8处第二批北京历史建筑分布其间。模式口街区于2002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图片
模式口街区随处可见的骆驼元素(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参观完“古道斯存”,一行人在模式口大街漫步,感受更加真实、生活化的模式口。大家从模式口大街自西向东一路巡礼: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藏有自汉代以来石景山地区出土的石刻文物共264件套,精湛、细巧,有极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需要时间去慢慢感受;民国时期的“恒德成布店”,临街店面基本上保留着一个世纪前的模样;模式口大街上,曾建有4座过街楼,据推断至少有数百年历史。现在,仍能看到过街楼的旧址遗存;曾经破败的龙王庙如今被改造成居民纳凉、休憩的龙王庙广场,石景山最古老的水井还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水喷涌如初……
图片
话剧《骆驼祥子》主演杜晓涛朗诵“祥子从磨石口逃跑”片段(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这次走读还特别邀请到话剧《骆驼祥子》主演杜晓涛。在模式口大街上,站在镶嵌在模式口墙上的《骆驼祥子回京图》前面,他惟妙惟肖地朗诵了小说里“祥子从磨石口逃跑”情节里的台词,为大家重现老舍笔下的模式口。
本次走读活动的最后一站是位于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被评价为“与敦煌、永乐宫并称的‘三大壁画艺术宝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参观“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央广网发 石景山区文旅局供图)
为了更好地留存壁画真迹,近年来法海寺文保所在壁画预防性保护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参观也采用分时段预约的方式。为了满足观众了解珍贵文物的需求,让壁画被看得更清、更细、更深,专家团队打造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用数字技术等比还原壁画,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它的美,也让壁画“动起来”“活起来”。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参观者体验了沉浸式光影秀。整个大厅的屏幕与地面交融,变成光影的海洋,让参观者置身其中,感受壁画的魅力。
图片
驼铃古道(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把这些诗意化的情景去给大家做更多、更好地呈现,同时也讲好我们的故事。我们邀请专家、老师等,和大家一起,来共创,共同讲述石景山的故事。我们第一期的‘情景走读课’地点放在石景山上,是从西山和永定河的角度讲起。第二期‘情景走读课’的地点选择了这条古商道,选择在模式口大街。整个模式口街区从古至今一直在成长,因为这里的人也一直在变化,在新生。我们探讨这条路的过去,也更期待它的未来,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去发现石景山更多的诗意。”
图片
模式口过街楼遗址(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张炫说:“用情景走读的方式,或者说文学地理、历史地理的方式,去感受、理解一条街、一座山、一处名胜、一个区域、一座城,不仅是特别浪漫的一件事,更是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之上,尝试与历史、文化产生古今连接、对话的方式。一旦这样的对话和连接展开了,我们就会发现,这片土地有无限可爱、壮丽、诗意的部分。这种方式,会让我们对城市、对国家的理解更具体、也更深情。一个地方变得鲜活起来,诗意就开始绵延不绝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非常开心能用这种方式,去发现所在地之美,去讲好城市故事和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