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下种出致富“菌”

“啊喇”,彝语意为“鸟语花香”。
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位于攀枝花市西南部,与云南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4%以上,乡域内森林广袤,林下资源和物产丰富,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50%以上,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型农业乡镇。
本世纪初,啊喇彝族乡开始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2016年,当地争取到由省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心管理的100万元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原四川省三州开发资金)用于完善啊喇彝族乡官房村5000亩核桃基地基础设施,极大地解决了二半山区生产用水、运输等难题,带动全村485户、1986人增收致富,长期持续发挥显著效益。如今,在这片由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先期扶持建成的核桃林下,种植着各类中药材、食用菌,官房村探索走出了粮经复合、种养循环、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
官房村历经3年的羊肚菌、白木耳等菌类试种,成功利用核桃木培植食用菌包,并确定了食用菌类为产业发展方向。由村集体牵头,组织联合种植大户打造了羊肚菌示范园、赤松茸示范园、香菇示范园、平菇示范园四个园区,202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08万元的菌包加工厂,发动村民大力发展核桃林下种植和“稻菌轮作”,一株核桃树平均可以挂80个木耳菌包,创造净利润500至600元,“稻菌轮作”模式下羊肚菌亩产量1000斤,亩均收益5万元以上,做到全年有菌类可种植、山地平地均有收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
官房村党支部书记唐定海介绍,“官房村核桃产业基地项目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做好项目后期管理维护,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争取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跟踪评估奖补资金,助力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谭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