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美国做互惠生成家庭保姆,被俩孩子欺负到哭,但很感恩

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434位真人故事
我是秋秋,一个出身农家的女孩,普通二本院校毕业。
但我很爱折腾,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大一曾跑去马尔代夫捡垃圾、做义工;大三组织32名小伙伴,去新疆支教。
为了梦想,我勇往直前,如今独自跑到美国做互惠生,成了家庭“保姆”,照看两个学龄儿童。
有人笑话我是廉价保姆,但我想说,人只能活一次,我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很酷!
图片
(这就是我,一个爱折腾的95后女孩)
1997年,我出生在太原市清徐县一个农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和睦幸福的家庭。爸爸是一名卡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赚钱养家,妈妈在银行工作。
爸妈十分相爱,给了我和弟弟足够的爱,我也被他们宠成了小公主。
小时候,我很内向,不爱说话,见了生人爱脸红。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变了,因为喜欢上了英语,每个周末都会独自坐公交车往返县城上英语课,还积极参加各种英文比赛。
这不仅培养了我的独立性,还让我话多了起来,不再那么内向。
我初中开始住校,独立性彻底锻炼出来了,这为我以后出国闯荡打好了基础。
图片
(小时候的我)
2016年,我考取了山西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
上了大学,我开始做各种兼职,以此减轻家里的负担。兼职五花八门,给同学送饭、取快递,去美术培训学校教画画,咖啡店打工等。
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赚钱的同时也积累了人脉,我感觉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带劲。
因为离家近,我每周都回家。爸妈经常和我谈心,妈妈心态很包容,虽然很黏我,但也很尊重我。
她给我和弟弟的一条留言,曾让我湿了眼眶:“你们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你俩健康,让我有机会与你们同行一段就好……”
这段话让我感动良久,正因为父母爱的滋养,我心性单纯善良,也会用善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图片
(中学时的我)
我朋友很多,其中一位学姐,经常和我分享一些趣事。她参加过马尔代夫国际义工旅行,再次招募时,她鼓励我去见识下。
我生于内陆城市,非常向往、迷恋大海,听到学姐的义工经历后,便毫不犹豫报了名。
项目时间是半个月,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行动及宣传,提高当地人以及游客的环保意识,还大自然原本的样子。
报名成功后,我内心激动不已,国际志愿者、马尔代夫、印度洋……都第一次近距离地出现在我生命中。
大一寒假,也就是2017年1月,我和另外几名志愿者一起出发了。
经过长途飞行,我们先到达了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然后又坐船去到目的地Thoddoo岛。
一路上,我看着舱外云卷云舒,途中遇见的都是不同肤色的旅人。我第一次出国,大脑一直处于兴奋中,船航行到深蓝色的海洋中了,还感觉是在做梦。
图片
(我在马尔代夫)
到达目的地后,稍微熟悉了下工作内容,我们就去海滩捡塑料瓶、衣服、酸奶瓶等对海洋生物有害的垃圾了。
除了宣传环保,我和同伴们还参加了浮潜、夜钓等活动,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这边民风淳朴,有一次,我们买了点菜,到当地居民家做客。没想到,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
这次出国,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普通旅行,它意义重大。第一次走出国门,让我见到更广阔的世界,也了解到另一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更骄傲的是,我成了一名国际环保使者。
我喜欢去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想以后把志愿者作为未来的新尝试。
于是,我想方设法利用大学假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三我想去支教,觉得这个事情也很有意义。
我从网上查找到相关公益组织,经过筛选、面试,成功申请到去新疆支教的项目,时间半个多月。
图片
(大学期间外出旅游)
经过培训后,2019年1月,我出发了。
路上,我遇见了同去支教的山西同乡,后来我俩结成了妥妥的革命友谊,一路相互陪伴,不再担心一个人会孤单。
我们几十名志愿者,最后都去了新疆恰热克镇中心小学。
这里的治安和环境,比我想象中好,门口设有安检,里面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也非常新,看来工作环境不错。
我和孩子们很快就熟识了,他们淳朴、热情的举动,现在想起来我都想流泪。
有天中午,一个小女孩将凳子拖到我身边,小心翼翼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食品袋,然后放在我手里,说:“老师,你吃,你吃。”原来,这是奶奶特意给她带的鸡腿。
我知道,她可能很长时间都吃不上一次鸡腿,就急忙推回给她,但她红着小脸,坚持往我手里塞。
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当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这里。
图片
(我在新疆支教)
我教的是作文课,我将课程和游戏完美结合起来,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同伴们也都尽职尽责,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实践机会。其中一位同伴教加强班的数学,有时批改作业能到夜里11点。
另一位同伴教加强班语文,有时会为了几个知识点,反复查阅资料,即使生病了也在坚持。
我们都很喜欢这群可爱的孩子,他们个个聪明漂亮又善解人意。
支教结束时,我负责编写了主持词,和一位同伴搭档主持了结营仪式。
这次支教,我从同伴身上学到很多,除了脚踏实地的态度,还有耐心,以及团队间的合作。
离开的那天,孩子们站在校门口,透过铁门远远望着我们,满是依恋和不舍。我的心也柔软得不像话,眼泪悄悄流了下来。
图片
(我和支教的孩子们在一起)
回来后,孩子们的身影,总是萦绕在我脑际,很想再去看看。和一同支教的伙伴们说起这个想法,没想到他们和我不谋而合。
这次他们推荐我报名队长,带队再去恰热克镇小学,几个人还利用视频为我模拟面试。
从3月份开始,我们着手联系镇书记和校长。一个月后,终于联系妥当,我又开始组建团队、发起众筹。
2019年夏天,我带着32人的团队再次出发。坐了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车,终于到达恰热克镇。
虽然因为某些原因,支教地最后变为了和田,但我和伙伴们依然积极组织团建、讨论课程教案,尽力达成这次支教的目标,为孩子们拓宽眼界。
图片
(我去新疆支教时讲课的样子)
此次支教,充分锻炼了我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不仅收获了支教学校师生的认可,也收获了同行小伙伴的友谊。
这是一生难忘的记忆,重要的是,我从能力到思想,都得到了提升,有了走向社会,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实力。
临近毕业,家人想让我待在他们身边,最好能考编上岸,然后安安稳稳嫁人。那段日子,我耳朵听到的,除了“考编”就是“相亲”。
但我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架不住家人的“谆谆教导”,去参加了考编,但因内心排斥,考编失败。
那段时间,我总能听到耳边有个声音:“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会后悔的。就算现在不做,到了30岁还是会想做的。”
于是,我听从内心,开始寻找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
图片
(我大学时期的样子)
但打听了一段时间,始终没有头绪,没办法,我得先保证温饱。所以2020年,我加入了找工作大军。
我一直很向往大城市,上海成了我的首选地,但情况不容乐观。
除了支教经验,本专业的工作,我没有实习过,所以面对要求有经验的职位,我这个纯职场小白只能知难而退。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就会存在各种“坑”,防不胜防。
有一家公司,见面就让交3万元培训费,说没钱可以贷款,幸亏我当场回绝,不然可能会掉入贷款陷阱。
还有一家公司和我签订了15天的带薪培训协议,但过后不给薪资,我和其他20个小姑娘一起报了警,才讨回了薪资。
图片
(找工作中的我)
真是吃一堑长一智,我只能一边避坑,一边在职场摸索。踏入社会,才知世间险恶,真是怀念曾经的求学时光。
那段时间,爸妈总问我有没有钱,我就说有。因为我不想“啃老”,想凭自己的本事,赚出生活费来。
尽管走得磕磕绊绊,但我每天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马达,去不断尝试,我想是爸妈的爱给了我勇气吧。
我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最后去了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做市场营销。
每次看到我负责的版块数据大涨,就很开心;看到自己的文案被点赞,就很有成就感。这让初入社会的我,越来越自信。
可好景不长,2022年,我从上海回家探亲时,被疫情困在太原。
一时半会离不了,我只好在当地找了份工作,可太原的工资水平比上海低不少,于是我白天工作结束后,又到一家便利店工作到夜里两点。
图片
(工作时期的我)
在便利店,我透过夜光,看到了收破烂的大爷,半夜收摊的小吃店,捧着手机为妻子集赞的叔叔,凌晨下班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人生百态,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年,我25岁,尝试过好几份工作,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倍感迷茫。生日那天,我在太原天桥上开了个“生日趴”,想寻找未来的方向。
我将一块大板子摆到了天桥上,和同路过的同龄人、儿童、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聊天,邀请他们写下25岁时最想做的事情,或曾经的故事。
一个和我同岁的男孩,写下了“找到自己”。大概是同龄人之间的默契,我看着这四个字很是感慨,我何尝不是想“找到自己”。
那个男孩走远了又返回来,笑呵呵对我说:“把这个拍给我,等我迷茫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我会心一笑,是的,25岁的困惑和迷茫,也是我们成长中的一站。那一夜,我思索良久后,豁然开朗。
图片
(我25岁在天桥开生日趴)
我告诉自己,下一站,出国看世界。
关于出国,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对whv(打工度假签证)略有了解,之后在工作中了解到“互惠生”项目。
互惠生,是现在非常盛行的文化交流项目,年轻人可以到别的国家去体会不同的文化,学习不同的语言,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你可以选择居住在自愿接待你的家庭里,他们会提供免费食宿,你则需要为接待家庭做一些看护孩童、打理家务的工作,以此得到零用钱、医疗保险、语言学习的机会。
这个项目让我眼前一亮,做互惠生,既可以看世界,还不需要爸妈拿出养老钱来帮我。
听到我要出国,爸妈第一反应是阻拦,觉得外面社会不安全,怕我上当受骗。
但找份稳定工作,过一眼看到头的人生,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好在爸妈即使不愿意,也会尊重我的决定。
图片
(我买给接待家庭的礼物)
于是我开始积极准备美国互惠生的资料、制作视频、面试等。
整个过程一波三折。我曾面试过4个家庭,都没有配对成功,当时挺沮丧,以为自己不够好。
但当我遇见现在的家庭时,我知道我选对了。
去之前,我参考了不少别人的帖子,也问了接待家庭喜欢什么,然后认真选购了礼物。
2023年1月,我启程飞往了旧金山,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
一下飞机,我就看到接待家庭的父母了,他们竟在机场等了近两个小时。
见到我,便暖心问我饿了困了吗?喜欢吃什么?简短的交流,瞬间打消了我的紧张和顾虑。
一进家门,他们直接送我ipad当礼物,还帮我同步了手机,家里的电视也加入了我的名字。
呜呜~我都快被暖哭了,觉得自己超级幸运。
图片
(我在美国)
怕我冷,他们还给我买了很多冬天的衣服以及鞋子,过年给我包了600元的红包,让我把这里当作自己家。
正因为他们的关爱,我很快适应了角色。早上7点准备早餐,8点多送两个小朋友上学;下午2:30去接小朋友,然后就是陪伴小朋友写作业、洗澡。
我天生喜欢小孩,很快就和她们熟络了。
真心换真心,我们都把彼此当成家人对待。
遇到有挑战的事情,接待家庭的父母会跟我说:“不要以为什么路都是平直的,人生也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要大胆去试错。”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还带我去了他们的母校伯克利大学,并且说,如果我想到这里修课程,他们可以资助。我简直遇到了一个神仙家庭。
图片
(我在照顾接待家庭的两个孩子)
当然,出门在外,难免会有难处和不开心的时候。
刚来的那段时间,语言就是个大难关,不管考驾照,还是办理其他事务,都在学习新单词。
太想家时,我哭过,被两个孩子开过分玩笑时,我也会感到委屈。好在接待家庭的父母很贴心,总是第一时间安慰我,并教育引导孩子,缓和我们的关系。
我也会给自己鼓劲,做什么容易呢?坚持住,过段时间就好了。
这一年,我在长大,我的世界也在变大,结识了很多来自全球各国的朋友。
每天和新朋友聊天,相约外出游玩,见到了地理课本上那些遥远的地方,我的语言也飞速进步,感觉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
后来我还读了加州免费的春季ESL课程,为继续深造做努力。
趁年轻出来看看世界,是互惠生项目让我梦想成真。
很感恩我的接待家庭,我相信,这段经历一定会成为我人生的特别礼物。
图片
(约见朋友)
这里也想对考虑申请互惠生的人说,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项目,不要想得太理想化,选择到什么样的家庭太重要了。
网上很多人说,互惠生就是廉价保姆。但我想说,每个人对互惠生认识不一样,经历的事情就不会一样,收获自然也不一样。
外界的声音太噪杂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好。
一路走来,我曾是年少懵懂的“不众少年”,也是怀揣梦想的激情青年,我有过迷茫和困惑,但更多的是追梦的勇气。
亲爱的朋友们,仅有一次的人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口述:秋秋】
【编辑:自然】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