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多拿一次性餐具被斥:“筷子风波”呼唤尊重与沟通

图片
□章诗奇 (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女生发视频称,自己在学校食堂买了2份饭,拿了约6双一次性筷子,被食堂工作人员怒斥违法偷窃,威胁要报警。双方矛盾僵持不下,学校已经介入处理。
一场“筷子风波”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无论是食堂工作人员还是学生,双方都出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生需求与食堂管理该如何平衡?如何在维护规则的同时,更加人性化地处理类似问题?误解和冲突背后,需要呼唤尊重与沟通。
不少网友表示,多拿筷子是常见且合理的行为。况且,女生已经说明这两份饭并不止一个人吃,集体用餐的环境里确实需要额外的餐具来满足不同需求,因此而受指责,实在委屈。另外,一次性筷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时常令人担忧,筷子“轻轻一掰就断”“一长一短”“发绿霉变”的尴尬情况时有发生,多拿几双筷子,不过是为了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更换,确保用餐的顺利进行,怎么就被扣上了“盗窃”的罪名呢?
从食堂工作人员立场上来看,小成本经营需要节约成本,学生多拿餐具的数量增加后难免损害自身利益。只是,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过于简单粗暴,直接将学生多取筷子的行为定性为偷窃,不仅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解,也暴露出其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格局和胸怀。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进行言语攻击和拍摄无疑会给女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指责“偷窃”,更是对个人尊严和声誉的严重损害。
作为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包容心。在这起事件中,如果食堂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更加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询问清楚学生为何需要多取筷子,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或许就能避免纠纷发生。哪怕的确存在不当行为,也应以平和、理性的态度进行解释沟通,而不是采取或情绪化的指责,把气撒在消费者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此事的讨论不止停留在个案,更具公共讨论价值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切实举措,尽量避免类似矛盾出现,平衡好食堂管理与学生需求?
学校应当作为化解矛盾的平衡点。首先,食堂需明确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规则,避免因为规则模糊而引发误解和纠纷,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特殊的就餐需求,确保一次性餐具的充足供应和方便取用。其次,要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的反馈也是改进食堂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也应当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筷子风波”,本质上还是公共关系中缺乏尊重与沟通的问题。采取人性化的交流与解决方式,方能构建学生友好型校园餐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