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举行,42支队比拼“金点子”

近日,首届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在贵州省麻江市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6所高校的42支队伍带来实践案例分享,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金点子”。
黔东南州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洪龙弟表示:“研究生是未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希望本次大赛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
图片
近日,首届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在贵州省麻江市举行。受访者供图
高校“金点子”赋能乡村
据介绍,本次大赛共有400余支大学生队伍参加,其中,进入决赛的共有42支队伍,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份。在大赛现场,这些高校研究生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数十个乡村振兴案例。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5名留学生,将乡村振兴的思路与经验,运用到自己国家的“三农”建设中,助力家乡农业发展。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则从“90后”现代农牧业创业者的视角,还原了扯休乡曲姆拉日合作社的十年发展故事,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发展。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留学生Rural Reform Team获“国际减贫先锋奖”。受访者供图
大赛上,参赛队伍从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三产融合路径,讲到科技赋能新时代农村,并介绍了利用特色农产品撬动乡村产业。华中农业大学根正苗红队、南京农业大学“虾”路相逢勇者胜队、南昌大学之江大“稻”队、扬州大学奶牛疾病防控实践团队、内蒙古农业大学北疆之光队5支队伍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除金奖、银奖外,本次大赛还特别颁发了国际减贫先锋奖、乡村振兴先锋奖等奖项。
“大地学堂”让农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大赛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参赛队伍“虾”路相逢勇者胜队回溯了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打造龙虾品牌的产业振兴之路,参赛队员表示:“在打造龙虾品牌的实践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在解决和处理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经验,这些是乡村实践为我们带来的成长”。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虾”路相逢勇者胜队。受访者供图
南京农业大学是本次大赛的发起方之一,近年来,学校将研究生工作站建在黔东南大山里,创新“大地学堂”模式,让学生在耕读中知国情、懂农情,在产业中找课题、写论文,在帮扶中长见识、作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本次大赛是参赛团队乡村发展实践的一次成果展示,他说:“我们鼓励农业生在实践中学习,让更多赛事中的金点子、好案例、新成果在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地方落地开花,才能示范引领更多青年学子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才智。”
洪龙弟介绍,本届大赛还同期举行“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会”,来自全国40余个乡镇的干部代表,在会上就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产业振兴、三产融合等乡村振兴成功做法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参赛案例给出建议。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党总支书记徐锡洪说:“期待在未来的全国赛上看到更多乡村治理方案,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好、更美。”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