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脊背发凉"?威马侵权吉利,判赔6.4亿巨款!

全文4556字, 阅读约需13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吉利起诉威马窃取商业机密、技术侵权案,于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威马败诉,被判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共计6.4亿元。

02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是吉利集团副总裁,后离开吉利成立威马,沈晖带领的威马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EX系列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03胡峥楠,前吉利研究院院长,现加入顺为资本,曾为比亚迪、长城、吉利三家车企缔造三段神话。

04尽管胡峥楠没有直接加入小米汽车,但有网友猜测他在小米汽车身上付出了很多,从胡峥楠与雷军的互动以及小米SU7的性能等方面可以看出。

05由于胡峥楠等顶级人才的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前几天,新中国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一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重锤落地!
吉利起诉威马窃取商业机密、技术侵权案,于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威马败诉,被判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共计6.4亿元
图片
01. 吉利告死威马,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实际上,这场官司打到现在已经持续6年之久了。
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威马的创始人沈晖,原先是吉利集团一位举足轻重的副总裁。
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吉利收购沃尔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吉利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沈晖作出的贡献。
不过后来他带着自己的想法出走吉利,依靠一家三电供应商为底子,在2015年成立了威马汽车。
图片
根据判决文书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仅1年的时间里,就有多达4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吉利离职,其中30人入职了威马。
光把人挖走了还不算完,更让吉利不能忍的是,这些离职员工直接把吉利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和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带了出来,在威马这边又“照猫画虎”的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在此基础之上,威马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EX系列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图片
种种因素和证据摆出来之后,沈晖很难证明自己没有从“老东家”吉利手里挖人头、拿技术。毕竟沈晖负责的是管理,而不是纯粹的技术人员。
后来事情的发展走向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威马混得一年不如一年,烧光了400亿资不抵债,到现在已经人去楼空,处于破产审查阶段了。
尽管威马官方进行了辟谣,但奈何在最近9个多月的时间里,沈晖确实没有再在国内现身过。有不少网友认为沈晖很可能像贾老板一样,“润”到海外一去不不返了。
图片
实际上,早在22年底的时候,威马侵权吉利案一审威马败诉的时候,赔偿金额总计只有700多万元。
或许是吉利认为赔付金额过少,威马也觉得不服,双方才把案件捅到二审阶段,结果就是威马一败涂地,赔款直接翻了90多倍,涨到了6.4亿元。
这足以证明,如今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多么重视。
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吉利到底怎么才能从资不抵债,老板疑似跑路的威马身上,拿到这6.4亿元的天价赔款呢?
理论上来说,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将威马温州和黄冈的两个工厂折现之后,才有可能还得起这笔债,同时还得有人愿意当威马 “接盘侠”才行。
所以短期内想让威马还上债,必然是困难重重的。
吉利在搞事情之前,当然知道威马不好还这笔债。所以,有没有可能吉利索赔这笔钱是次要的,把事情尽可能的搞大才是主要的?
有社友在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大胆的想法,觉得这是“杀鸡儆猴”了
图片
图片
02. 黄埔军校“校长”
      奔赴雷军营下!
经常关注车圈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在小米汽车舆论热度升高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吉利汽车的消息出现。
比如在去年小米汽车买下大城市地标大楼外墙广告,轮番对先辈致敬的时候,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图片
小米SU7上市前几天,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收手吧,外面全是吉利#的文章。
图片
在全新极氪001上市的时候,有媒体朋友问吉利高层“如何看待和评价小米汽车”,得到的回复也似乎带着某些难以言说的情绪。
图片
吉利,其地位算得上中国汽车民营企业中的“黄埔军校”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端汽车人才,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从吉利跳槽出去的高管。
按常理来说,同属一个行业里,高端人才在企业间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为什么吉利唯独对小米汽车“情有独钟”呢?
这就不得不谈到,从吉利离职的一位超级重量级人物了,他就是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
图片
在胡峥楠离职之后,他很快加入了顺为资本。没错,就是雷军本人旗下的那个投融资公司。
至于雷军到底是怎么跟胡峥楠牵上线的?
有人猜测,跟雷军开完“进军造车誓师演讲”之后,说自己一点也不懂车,于是开始在全国挨家挨户拜访调研车企这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片
吉利正是雷军这轮拜访的车企之一。
当时吉利老板李书福热情款待了雷军,而雷军在参观完吉利之后大受震撼,对吉利赞不绝口,李书福和雷军相谈甚欢。
当年7月,胡峥楠与吉利的合同正式到期了,他向李书福提出了不再续约。
虽然李书福等人极力挽留胡峥楠,但胡峥楠依然选择了离开,而在胡峥楠临走之前,李书福还表示“吉利欢迎你回来”。
直到后来,胡峥楠才正式承认了自己加入了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而小米官方给他定的职称为“小米汽车高级顾问”
据说这个过程中,一些认同胡峥楠的人,也随着他离开了吉利。
图片
胡峥楠与前面提到的威马沈晖,虽然同属于吉利系出身的顶级高管,但二者负责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胡峥楠是一个纯粹搞技术的大佬,纯粹到极少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我身边有位了解胡峥楠的媒体朋友是这么评价他的:
“如果吉利是黄埔军校,那胡峥楠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他是全中国排的上号,最懂汽车的几个人之一。”
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看过他的个人履历之后会发现,其实胡峥楠是贯穿近2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人物。
图片
03. 缔造三段车企神话
      中国汽车教父!
胡峥楠是1975年生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上海汽车工业技术中心担任工程师。
干了3年以后,胡峥楠选择了携手他在上海一同发展的师兄王珣共同出资创办了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上海龙创,是中国最早一批民营汽车设计公司。王珣是管理一把手,而胡峥楠是技术一把手。
图片
简单来说,汽车设计公司就是专门为车企提供车辆设计模型的外包公司。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宾尼法利纳公司,经典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顶级超跑,设计原型都是出自宾尼法利纳之手。
在反复接洽国内车企几年时间之后,2004年龙创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重磅客户——比亚迪。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当时的比亚迪根本算不上什么重磅客户,才刚宣布进军整车业务不到2年,一辆车都还没造出来呢,充其量仅仅算一个能造电池、电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而比亚迪派发给龙创的任务,恰恰就是把比亚迪历史上的首款车型设计出来这样艰巨的使命。
后来,比亚迪拿着胡峥楠团队的设计图纸,造出了比亚迪F3。
图片
凭借F3这款车,比亚迪一炮而红,从诞生到退役,F3一共卖了185万台,一度保持了10个月全国销量冠军。
所以说,比亚迪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的新能源霸主地位,与胡峥楠的助力是分不开的。
比亚迪F3的成功,让龙创在车圈一下子炙手可热了起来。
紧接着,长城汽车找到了龙创,而胡峥楠几乎用同样的方式,在长城身上复制了比亚迪的成功。
出自他手的另一款销量百万级的“神车”,名为哈弗H6。
图片
看到了胡峥楠拥有打造爆款车型的“神之一手”,当时的吉利研究院院长冯擎峰对他格外感兴趣,赶忙就联系他参与了吉利帝豪 EC7、KC 概念车项目开发设计,双方合作十分愉快。
至此,胡峥楠与吉利结下了缘,在完成吉利的项目之后,胡峥楠离开了龙创,正式加入了吉利,留下了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他的工作,也从“设计一款车”,升级为了“开发一款车”。
图片
在胡峥楠加入吉利之前,吉利一直在为造“人民买得起的车”而努力,从豪情、优利欧,再到后来的帝豪,皆是如此。
而胡峥楠加入吉利之后,正值吉利向高端化转型的开端——即“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胡峥楠肩负起的第一个项目,是吉利博越车型的研发,担任总工程师。
图片
为了克服吉利以往造车“不够精”的毛病,胡峥楠在开发博越之前,就把吉利老款SUV 车型 GX7送到了沃尔沃手中,让真正造得出高端车的人来评价吉利当前的造车水平。
沃尔沃也是相当给面子,回馈了一份多达167 项问题的详细报告,胡峥楠以此作为博越开发的“闭坑指南”。
对于工作本身,胡峥楠也是相当严格,一丝不苟。
有人回忆道,原本吉利的车标定都是由供应商完成的,后来他发现一台试验车的测试里程只有400公里,因此大发雷霆。
后来,胡峥楠干脆亲自组建了自己的标定团队,在博越上市之前,累计测试行程达到了 260 万公里,光是座椅这一项就调整了4轮之多。
此外,正向还研发了包括变速箱、离合器、控制系统、车辆座椅、后视镜等13项专利。
图片
就这样,博越成为了出自胡峥楠之手的第三款销量破百万的爆款车型,吉利也借此迈出了走向高端化的第一步。
博越的成功,让胡峥楠在吉利的地位大振。
2018年,胡峥楠正式从冯擎峰的手里接过接力棒,担任起了吉利研究院院长一职。
后来,胡峥楠干出的事就更厉害了,吉利的CMA平台、BMA平台以及SEA浩瀚架构,全部都是出自于胡峥楠团队之手。
图片
要知道,领克早期的绝大部分车型,都出自CMA平台;而后来者极氪的全部车型,都是基于SEA浩瀚架构开发而来的。
完全可以说,即使现在胡峥楠离开了吉利,吉利也仍然在走着胡峥楠当年为吉利铺下的路。
凭借一人之力,贯穿了比亚迪、长城、吉利三家中国车企,缔造三段神话,我想在国内应该很难找得出除了胡峥楠以外的第二个人了。
04. 小米汽车身上,
      教父付出了多少?
胡峥楠没有直接加入小米汽车,而是“绕了一圈”加入了顺为资本,或许就像大多数人猜测的一样,跟避开竞业协议有一定的关系。
毕竟仅仅从名义上来说,以前是搞技术的,现在是搞资本的,事情就变得合理了。
那么问题来了,胡峥楠在加入顺为资本之后的2年时间里,到底在小米汽车身上付出了多少呢?仅仅是当个“顾问”这么简单吗?
这个问题,估计除了雷军、胡峥楠本人和他的亲信以外,没有人知道具体细节。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胡峥楠本人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然后对比小米SU7本身,去品味其中的奥秘。
首先,在加入顺为资本之后,胡峥楠将自己的微博签名改为了“清零,重新启航”,单从这句话的态度,很明显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节奏啊!
图片
虽然至今胡峥楠的微博粉丝只有1万,但这并不妨碍不断有网友试图从胡峥楠的口中撬出关于小米造车的进展,而胡峥楠会回复他们:“不是不敢,而是没有500万”。
据一位跟胡峥楠关系很近的人士透露,胡峥楠一直对于保时捷情有独钟,因为保时捷的品牌调性和他本人的一样,对赛道、性能、操控有着痴迷一样的追求。
从他本人的微博里,经常能看到他对于操控这方面的探讨。
图片
对于如何驾驭一台高性能跑车,他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理解。
图片
在小米SU7产品验证阶段,经常能看到胡峥楠亲临上海天马赛车场练车刷圈速的场景。
图片
有小道消息称,原本雷军打算把第一款车做成SUV的,仅从“人车家全生态”的角度出发,SUV确实要比一台轿车适配度更高一些。
这也让不少网友猜测,让雷军最终决定将小米汽车的“处女作”寄于一台高性能轿车的人,有可能就是胡峥楠。
除了赛道测试以外,无论是小米SU7的新疆高温测试,还是极寒测试,胡峥楠本人都到了现场。
不仅如此,在获得不错的测试成绩之后,他还会主动发微博秀一秀能耗数据,顺便再夸赞一下自己的“黄金右脚”。
图片
有意思的是,在去年年底极氪001FR上市的那段时间,行业里大部分媒体,都对其炸裂的性能表示惊讶。
这时,胡峥楠却在微博评论区冷嘲热讽道:“呵呵!五年,很多技术都迭代两代了,想想2018年,比比现在。”
图片
看到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小米SU7在媒体试驾阶段,媒体们无一例外都是夸赞这辆车机械素质出众,其调教冥冥之中会有种极氪的味道在里面。
这也就成了雷军敢勇敢的喊出小米SU7“好开”的底气。
而胡峥楠本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喜欢闻汽油味,感受振动的燃油机深度爱好者,被时代驱动着触电了。
他认为,“在手机横行的年代,光学和机械之本及数字影像(徕卡、哈苏、索尼、尼康、佳能等品牌)的深耕守住了相机领域的最后的尊严。这些故事是不是可以给正在变革中的汽车工业一些启示呢?”
这,似乎和小米SU7不追求浮夸的智能科技,而是保留了物理按键、半隐藏式门把手这种种“返祖”设计等等理念,不谋而合。
而短短3年的时间,小米就造出了让长城老板魏建军都对其完成度赞叹不已的产品,侧面反映着小米从官宣造车到现在,几乎没有走过任何弯路,没有犯过致命错误。
在没有“高人”指点迷津的情况下,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史诗壮举。
图片
05. 写在最后
在威马败诉之后,有一些网友猜测:吉利会不会乘胜追击,把小米汽车也告了呢?
个人认为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就好比作曲人换了个经济公司一样,总不能作曲人在新公司写了个新曲子,就因为风格相近,老公司就把新公司给告了吧?
但不得不说,胡峥楠这种骨子里的自信甚至是狂傲,让他显得格外真实,没有一丝一毫冠冕堂皇的掩饰,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他就是个“叛逆大男孩”。
有网友留言称,“每次看到胡总的微博,都感觉跟心中那个大领导形象很反差”,而胡峥楠则轻描淡写的回复:“都是普通人”
看来,胡峥楠跟雷军一样,老凡尔赛了!这种“开挂人生”谁看了不羡慕啊!
必须要承认的是,正因中国有一群像胡峥楠一样“开挂的人”,才铸成了如今立足于世界的中国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