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欧美,加拿大也要对我们出手了?

全文1586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加拿大可能很快宣布效仿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关税。

02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内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效仿美国总统拜登的做法。

03由于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福特指责我国利用低劳工标准制造廉价电动车,呼吁特鲁多采取与拜登相同的关税措施。

04然而,加拿大目前行动非常谨慎,最大的分歧点可能还是如何征收关税,以及到底征收多大的关税。

05除了比亚迪和奇瑞外,其他国内汽车厂商也可能考虑在海外建厂以应对关税壁垒。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这不是站队,却又胜似站队。
美国和欧盟出手,一众小弟也开始坐不住了。
根据彭博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披露,加拿大仍需就如何推进做出最终决定,但很可能很快宣布。
考虑到彭博社过去爆料的“准确性”,这次消息不出意外也会实锤。
根据该报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内外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效仿美国总统拜登的做法,拜登于5月宣布将我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近四倍的关税,最终税率达到了100%,欧盟最近也表示,计划提高我国汽车的关税。
在西方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压力之下,特鲁多也很难置身事外。
图片
本周四,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福特还指责我国利用低劳工标准制造廉价电动车。他呼吁特鲁多至少采取与拜登相同的关税措施。
这位省长在X上表示:“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行动,安大略省和加拿大的就业机会面临风险。”
和美国不同,加拿大正是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去年加拿大进口的中国电动车价值从2022年的不到1亿加元飙升至22亿加元,特斯拉从上海向温哥华运送model Y汽车后,从国内抵达温哥华的汽车数量增长了五倍多。
如果加拿大跟进欧美的措施开始对我国汽车征收关税,那么受到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特斯拉。
尽管特斯拉影响最大,但考虑到在国内组装生产,最终影响到的依然是国内的GDP和就业岗位。
加拿大财政部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正在积极考虑下一步措施,应对“供应过剩”,但没有说明是否准备征收关税。
从各方舆论来看,这次加拿大对我国汽车征收关税的可能性很高。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财长耶伦多次在西方会议上公开呼吁要西方团结站在一起,应对耶伦口中所谓的“产能过剩”。
从内部环境来看,加拿大汽车行业团体也呼吁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该团体警告称,鉴于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即将接受审查,加拿大不能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不站在同一阵线。
不过考虑到我国的报复性措施,加拿大目前的行动也非常谨慎,最大的分歧点可能还是如何征收关税,以及到底征收多大的关税。
从常理来看,加拿大更可能倾向于欧盟的关税标准,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征收100%的关税,毕竟美国的经济实力更强,而加拿大自身的顾虑反而更多。
图片
目前加拿大已经承诺投入数十亿美元,打造加拿大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从开采电池关键矿物到组装汽车和轻型卡车。
对国内汽车品牌来说,眼下无疑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国内的汽车市场越来越内卷,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大打价格战,利润率受损之下不得不把目光瞄准海外。
但面对日益升高的关税壁垒,更多国内厂商能够采取的办法就如同当年的外资汽车进入国内市场一样:在当地建厂。
目前比亚迪已经将目标锁定到2030年,成为欧洲一流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去年年底,比亚迪还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造欧盟第一家汽车组装厂,比亚迪还表示,正在考虑欧洲其他地方建立第二家汽车组装公司。
除了比亚迪之外,奇瑞也宣布和西班牙电动汽车公司合资,在巴塞罗那开设一家工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曾经的外资汽车品牌要想进来,也只能在国内建厂,且还必须是合资的方式,如今国内汽车要想走出去,所经历的和过去一样。
贸易争端,本来就是谈判的艺术,当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本质上就是贸易逆差的结果,双方在没有谈拢的情况下,最终才诉诸武力。
但今天,军事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经济上的贸易却越来越大,经济之间的热战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关税会令双方都蒙受损失,这是事实。
但关税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树立新的共识。
图片
就在上个月,耶伦还说,美国要和欧洲在抵制产能过剩问题上携手合作,耶伦还警示越来越多的廉价商品已经对全球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于习惯了商品价格越来越低,乃至供应端愈发内卷的我们来说,这一切似乎都不是问题。
但经济学早已经告诉我们,当商品的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消费大环境的通缩,人们没有更多消费意愿,商家只能被动降价去库存或拉低商品价格。
长远来看,这的确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尽管我们都知道内卷不好,这是恶性竞争下的资源耗散,但在大环境没有普遍共识、人们的消费信心没有普遍恢复之际,内卷依然还看不到终点。
对内,我们没有办法,但对外,关税壁垒已经在形成。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