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文学周启动:文学在边疆盛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
6月22日,由兵团文学艺术院、兵团作协主办,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联合承办的“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文学周暨兵团第九届青创会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启动。
丰收、张者、周晓枫、沈念、胡性能、熊红久、王伶等作家,与陈涛、宗仁发、宗永平、赵宏兴、王燕、陈宏伟、哲贵、卢一萍、邓鼐、文苏皖、刘威、许泽红、刘晓闽、黎阳等文学刊物编辑共同见证了启动仪式的举行。
图片
启动仪式现场 田艳玲 图
兵团创作:值得深挖的“富矿”
新时代以来,兵团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丰收的《西长城》、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等。
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兵团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峰勤表示,一部兵团史,既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史,也是一部文化润疆史。今天的兵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蕴藏着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作家代表,兵团作家协会荣誉主席丰收动情地说,在这个六月,感谢大家相聚沙漠中的绿色小岛阿拉尔,共商“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感谢所有钟情于文学的文友们、朋友们。
“今天是中国文学在边疆的一次盛放。”文学编辑代表、《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也是一名兵团战士,在新疆工作、生活过二十多年,“第一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阿拉尔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原是一片荒原,是寸草不生的大漠,如今已是千里绿洲,南疆重镇。当然,这也是一块值得拓展的文学地理空间。她会给我们提供无限的、表达的可能。”
名师带徒:相互激发,共同成长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文学周暨兵团第九届青创会主要涵盖三项内容。一是文学培训,包含“名师带徒”“名家授课”“名编一对一改稿”,二是兵团文学期刊研讨会,三是名家采风。
面对青年创作者,活动首次采取“名师带徒”这一新颖的培育方式。“名师带徒”首批选拔了新疆10名45周岁以下的学员(惠靖瑶、李朝辉、高艳、冉健康、王寒冰、蔡淼、孟俊、唐嘉璐、张芹、李继强),并邀请丰收、张者、周晓枫、胡性能、熊红久、宗仁发、陈涛、宗永平、卢一萍、黎阳10位导师进行指导。
图片
“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名师带徒的10位文学名家获颁聘书。李向文 图
导师代表张者回顾自己最初的创作时光,感叹如果早些时候遇到好的老师,写作之路上或许会少走弯路,早日崭露头角,遇见更美好的风景。他祝福今天年轻的创作者们写出优秀的作品,也期待兵团能涌现出更多的好作家,甚至诞生“兵团作家群”。
在导师代表周晓枫看来,好的老师并不按自己的喜好给学生确立绝对规范,因为文学不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好的老师能让学生超越老师,至少超越自我;也能让学生通过“这一个老师”找到更多的老师,并且能与学生相互激发,共同成长。
她还感叹,一个很年轻的写作者,未必不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同时一个成熟的作家,如果有热爱、耐心和勇气,依然可以保持创作上的持续成长。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与广大青年创作者共同进步,互相提醒,在写作领域能够有所挖掘,有所改变,有所提升。
新疆文学:独有的情感和生命力
在兵团文学期刊研讨会上,来自《人民文学》《作家》《十月》《花城》《青年作家》《江南》《清明》《芳草》《湖南文学》《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星星》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的编辑谈到了他们眼中新疆文学独有的魅力。
《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注意到近年新疆青年作家的兴起,并直言他在作品里看到了一种朴素的情感与表达,一种原初的生命力,而做文学工作的人,同样需要一种饱满的情感和生命力。
《十月》副主编宗永平表示,世界生活整体而言越来越同质化,但新疆作家的作品让他感到充满了创造性。“这里的生命样式就是不一样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写作,不用担心重复,用心写,耐心写,就能带来很好的作品。”
图片
文学期刊座谈会现场 宁帅 图
编辑们也分享了各自的办刊经验,深入探讨文学期刊的发展趋势。《作家》主编宗仁发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共鸣。宗仁发说,对文学刊物而言,今天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寻找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个寻找的使命依然在我们身上。作为为文学 ‘看门的人’,我们还是不能 ‘躺平’。”
此次举办的“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文学周暨兵团第九届青创会同样践行了这一使命。活动为期八天,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21日至24日在一师阿拉尔市、三师图木舒克市举行青创会、期刊研讨会等主题活动,6月25日至28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展相关活动。
《绿洲》副主编、兵团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永涛说,希望这次活动能够真正达到为新疆兵团培育文学人才的目的,不断推动兵团文学新生力量的崛起。
图片
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熊红久授课现场。李芳芳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