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暨2024年人工智能及其媒体应用国际研讨会

6月22日上午,西京学院主办,西京学院传媒学院承办,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多单位协办的第五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暨2024年人工智能及其媒体应用国际研讨会(ISAIAM2024)在西京学院启动。
图片
论坛由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主持宣布开幕,本次论坛以“智媒未央,生成力量”为主题,围绕多个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学术思想碰撞,希望为广大学者持续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学界和业界的融合,推动智媒体研究的发展。
图片
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孙鹤立分别致辞。
“目前生成式AI的能力和边界正以惊人的速度拓展,一步步重新定义机器与人类的互动方式,改变我们的未来。”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说。同时他表示西京学院未来将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利用AI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AI辅助的未来,教育将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成为智慧的启迪、创新的孵化和个性成长的助推器。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孙鹤立表示:“在以技术为底层逻辑的信息社会中,在无处不在的传播中,在万物皆媒的时代中,如何在不确定的变动中探索出相对确定的途径,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在智能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不断勇敢探索、锐意进取,是值得我们继续共同探讨的。
图片
据悉,第五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所和新闻传媒行业有意于智能媒体传播研究的人士征稿。在此,西京学院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程栋宣布获奖优秀论文作者名单,此次共有19篇论文获奖,程栋向各位论文作者致以热烈祝贺,感谢他们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的多元化视角。
图片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前院长李明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教授Faridah Ibrahim、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SP Jain全球管理学院副院长Marko Selakovic、西京学院教授张善文、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授程杨、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教授彭增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大会作主题演讲。
图片
每位受邀嘉宾演讲50分钟,在演讲结束后留有提问时间,与参会众人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分享观点看法,探讨学术相关话题。
图片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等迅猛发展,智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力量。生成式大模型,如:ChatGPT、Sora、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的涌现,为智能媒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实现图文、音视频多模态内容生成、个性化推荐、语音交互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算法伦理和注意力分散等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智能媒体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图片
西京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民办高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四个一流"建设理念,重点围绕创新、变革以及新产业、新模式、新动力等核心要素,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图片
2024年5月最新一期ESI统计数据显示,西京学院“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图片
目前,西京学院已经形成了以材料科学、智能科学、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为主的工科专业群,以审计和会计为主的经济管理专业群,以视觉传达和新媒体为主的艺术设计专业群。
图片
三个重点学科专业群与陕西及西部地区的产业深度融合,特别是与民营中小企业展开了广泛的合作。通过合作建立科研平台、产业学院以、联合培养等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图片
在2022年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中,西京学院在自然科学榜上排名第403位,同时在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中获得了 A 等评级。而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西京学院的科研竞争力已连续六年稳居全国民办高校榜首。
图片
2019年,西京学院成立了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大力开展智能传播研究。2020年7月11日至13日举办的首届西京智媒体论坛,在新媒体行业、传媒教育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与会嘉宾学者通过会议聚焦智媒体发展前沿,共同探讨智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话题,加强了各学校在传媒及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为新闻传播院校之间的智能传播研究交流、沟通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片
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持续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新成果,新趋势,推动智能媒体的发展,促进多学科、多领域智能媒体研究的深度融合。
图片
论坛口号为“拥抱智媒体,西京论坛在探索!”并追求高人高见高文的“三高”,以及突出文理交叉、学用结合、论文发表的“三突出”。
图片
本次论坛召开时间为6月22日至23日,会期两天,与会嘉宾将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交流探讨。(记者:张睿馨,摄影:袁香豫 陈作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