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6)奇迹

(以上为前文链接)


本章节:唐蕃古道(6)奇迹


图片

   六、奇迹

 

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赋诗云: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无法用我们凡人的思维来观照封建皇室的婚姻,这是政治。和亲并非唐太宗首创,也并非中原所独有。政治联姻,对于历朝历代统治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政治手段,近如当代欧洲亦然,虽然已经符号化。

隋唐时期,吐蕃王朝在统一青藏高原和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也通过政治联姻建立利益同盟,以今拉萨为中心形成了吐蕃和亲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汉、藏文有关史料记载,吐蕃分别与苏毗、象雄、吐谷浑、苏禄、小勃律、泥婆罗、党项、南诏及康国等政权建立过和亲关系。其中,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年塞将妹妹嫁与苏王毗室;松赞干布本人就与唐朝、泥婆罗、象雄、党项等政权和亲;墀德祖丹赞普先后与南诏、唐朝及康国和亲。

吐蕃曾两嫁公主给“唐蕃古道”所经过的吐谷浑地区的王族。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墀邦公主出嫁吐谷浑王,她所生的儿子是莫贺吐浑可汗(诺曷钵)。

这位墀邦公主,在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路过吐谷浑时,她和诺曷钵等人热情欢迎文成公主并为她送行。敦煌藏文历史文献记载:740年,吐蕃公主杰娃墀玛类嫁到了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小勃律。不久,747年,与夫君一起被唐将高仙芝所俘,并在唐朝京师长安度过了她此后的余生。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和亲至少有360次。在文成公主进藏前后,隋与吐谷浑和亲一次;唐与吐谷浑和亲至少七次;唐与吐蕃和亲二次;辽与吐蕃和亲一次;西夏与吐蕃和亲五次;阿萨兰回鹘、龟兹与吐蕃各和亲一次……客观上,和亲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有其特殊的促进。虽然,唐蕃之间,并没有因为和亲而中止干戈,但和睦成为主流。据有人统计,自贞观八年(634年)至会昌六年(846年)的13年间,双方互派使者就达190余次,其中唐朝使蕃60余次,而吐蕃使唐120余次。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大理卿刘元鼎作为会盟使者远赴吐蕃缔结盟约归来,还特地寻找了一番黄河源头,撰有《使吐蕃所经见记略》,成为唐代地理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文成公主进藏,不仅是中原地区与青藏高原的交流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由此延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经唐蕃古道传入南亚,印度的熬糖术也是经过这条道路来到了中原。

在此之前,玄奘法师取经印度,绕道新疆。文成公主入藏后,僧人前往天竺取经,就有了新的捷径,在义净法师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就记载有不同时期至少十位以上僧人经吐蕃到达印度;到了《宋高僧传》中,也还有印度人善无畏,路出吐蕃,与商旅同行,716年至长安的记载。更为传奇的是大唐使者王玄策,其所作所为,就今天的国际政治生态来看,宛若神话。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王玄策取道吐蕃,出使印度天竺。这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该国。上一次,这位原融州黄水(今广西罗城县西北)县令是副使,此时他已擢升为右率府长史并任正史。

王玄策出使,目的一方面在于和洽中印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那个年代信息和情报系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王大使离开吐蕃一进天竺,却正赶上人家国内大乱。天竺大臣阿罗那顺篡权,自立为王,发兵拒绝王玄策入境。

王玄策大使与副使蒋师仁等全体使团官员加上卫队,总计也三十来人,虽力战,终被擒,沿途诸国进献给唐朝贡物也被洗劫一空。

不可思议的是,王大使趁着夜色逃脱,历经艰辛来到吐蕃边境,发文书征调兵马,吐蕃派遣精锐1200人,尼婆罗派遣7000人。王玄策大使与蒋师仁副使马上率领借来的两国兵马返回,大战数日,斩首三千,溺死一万二千,大获全胜。次年,阿罗那顺被押送至长安。后来,唐太宗驾崩葬昭陵,史书上还有“刻石像阿罗那顺之形,列于玄阙之下”的记载。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为护送佛袈裟到摩柯菩提寺,王玄策第三次赴印度,路过西藏吉隆县马拉山口时,一行人立碑篆铭以作纪念,这块记功碑,至今尚存。
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太子李治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沿袭其父的政策,并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等,并特别给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示嘉勉。

尽管史书有明确记载,学者专家们的研究也都认为文成公主进藏就是走的我们上述唐蕃古道,但并不妨碍民间另有传说称公主进藏时曾路过四川境内,是由现在的川藏公路进入吐蕃的。甚至在整个藏区,都有很多关于文成公主和唐蕃古道的传说和神话,时时会如同山中云海迷雾一般弥漫开来。

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颇不可思议,背后有多少被忽略的人间奇迹,尚不得而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