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历史看《知否》,盛老夫人没下嫁,承袭爵位更是不可能发生的

最近流行复古风吗?《知否》又被挖出来了。
咱也来聊一聊剧中的主要角色。
盛家老太太嫁给“穷酸”探花郎,在绝大多数观众看来,是下嫁的典型案例。结合电视剧的时代背景,主角团生活在北宋,他俩的婚姻属于正常联姻,既没有高攀,也没有下嫁。
图片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宋朝的政治方针,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之下,士大夫阶级空前膨胀。宋仁宗时期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大批有才能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削弱了贵族子弟的政治权利。
盛老太太的头衔是勇毅侯府独女,这里的独女不是独生女儿的意思,而是家中这一辈只有她一个女儿。勇毅两个字很明显,老太太娘家是靠军功挣来的爵位。
剧中还有一堆的公侯世家,比如英国公,齐国公,宁远侯,襄阳侯,东昌侯等等,好像没出生于勋贵人家,都对不起头顶上的主角光环。小秦氏穷其一生都困在了承袭爵位的执念里,结合北宋的历史,她的执念根本不存在。
图片
图片
宋朝的世袭爵位制度非常严格,且可世袭的爵位数量有限,绝大多数的爵位都是不世袭的终身爵,老一辈去世了,爵位自动解除。世袭的爵位数量极其稀少,比如周世宗柴荣后人的崇义公,和孔子后人的衍圣公。
公爵、侯爵不能世袭,宋朝对皇子皇孙同样严苛,王爵也不能世袭,只有特定的嗣王爵可以世袭。
所以说小秦氏和顾廷烨的矛盾,根本就不存在,宁远侯的爵位既不能传给嫡长子,也不能传给嫡幼子。
图片
言归正传,勇毅候独女嫁给探花郎,算是下嫁吗?
宋朝通过削弱武将权力、加强文官地位来实现文人政治,重文轻武的背景下,武将中的最高官职如节度使等看似品级较高,但实际上这些职位多为荣誉性质,并不具备实际的军权。真正的最高军职如“三衙”长官,往往只挂有较低的官衔,且明确文官可以管辖武官,而武官绝不得管辖文官。
文官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科举殿试的第三名被称为探花,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颜值也是最高的,起点高,升迁速度会比较快,相对来说仕途会容易一些。
图片
图片
榜下捉婿是宋朝独有的婚姻现象,权贵家庭会争相挑选登第的士子,作为自己家族的女婿,打破了门当户对的旧思想。比如北宋时期的状元范玲孙,被宰相王旦选为女婿,进士蔡卞被王安石选为女婿,进士欧阳修被翰林学士胥偃选为女婿。
潜力无限,长相俊美的盛老爷子,是达官贵人眼中的香饽饽,勇毅侯府独女嫁给他,属于正常的联姻,不存在高攀或下嫁。
宋朝勋贵家族的二代们,为延续家族的荣耀,只有两条路,绝大部分人会像齐衡一样,参加科举为自己挣前程,或者和顾廷烨一样好运爆棚,站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