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构筑防汛减灾“堤坝”

全文2524字, 阅读约需8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南方多地持续遭遇较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针对部分地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02各地全力以赴应对,做好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救灾救助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03其中,贵州加强部门协同和会商研判,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滚动洪水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04同时,广西、浙江等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隐患排查整治、防洪调度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05由于技术发力保安全,各地充分利用智慧排水平台、卫星地图与数据列表、防汛有线及无线雨量监测站等,实现防汛决策、调度、执行流转顺畅。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连日来,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我国南方多地持续遭遇较强降雨过程。面对严峻防汛形势,6月20日,国家防总针对安徽、湖北、重庆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维持针对广西的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维持针对浙江、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的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地全力以赴应对,做好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救灾救助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构筑汛期安全“堤坝”。
强降雨持续影响
进入6月以来,贵州强降雨天气频现,部分中小河流出现超警甚至超保洪水,一些地方山洪暴发、地质灾害明显增多。当前汛情灾情呈现出强降雨落区集中、强降雨大多发生在夜间、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突出等特点。
据气象部门预计,贵州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维持强降雨状态。贵州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贵州将强化部门协同和会商研判,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滚动洪水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防御措施落实到强降雨发生前,同时高度关注山洪灾害危险区与强降雨重合区域,及时指导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避险。
6月13日起,广西迎来今年入汛以来第11轮强降雨,主要落区在桂北、桂中地区,造成部分区域出现洪涝灾害。6月17日21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做好救灾救助工作。
6月20日19时,漓江桂林水文站水位145.99米,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桂林全市多数内涝区域水位已显著回落,群众生产生活正在有序恢复中。根据桂林市教育局最新通知,6月21日,部分学校进行清淤消杀后陆续复课。经铁路部门全力清淤消杀、检修复旧等紧急处置,桂林站于6月21日6时恢复办理旅客乘降,旅客可按计划正常出行。
浙江也正处于主汛期的关键时间节点。近日,浙中南地区迎来入梅以来最强降雨时段,强降雨范围广、雨量大、雨势强,防汛形势较为严峻。6月16日,浙江省防汛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地质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并加强监测预报,加大巡查排险力度,预置队伍物资,保障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畅通,运用数字技术切实做好防御应对工作。
积极应对排险情
汛情面前,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广西把群众转移避险作为重中之重。截至6月19日16时,紧急避险转移5.6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6万人。
为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不断强化“双控”防灾、“人防+技防”工作,落实各级责任人和监测人信息,做到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监测预警、叫应响应、转移避险全覆盖。截至6月18日,成功避让及有效预警地质灾害共36起,避免了人员因灾伤亡。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6月18日12时起,国铁南宁局在湘桂线柳州至江西村、黎湛线黎塘至玉林、益湛线梧州至马路圩等路段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在降雨量较大的桂林地区,桂林工务段采取“网格化”防洪监督管理措施,将662公里线路细分为53个网格,加密巡查频率,在沿线48个站区,共安排70人到包保点应急值守,启动防洪看守点25个。
同时,广西重点强化应急通信保障,提前将卫星电话等通信资源前置行政村,拉通受困民众与救援队伍的通信“生命线”。还首次使用森林防灭火直升机,将救援物资与消防救援应急通信力量、通信管理部门通信装备第一时间投送至群众受困区域,为通信抢修赢得时间。
目前,贵州已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各地各部门全力强化隐患排查整治、防洪调度管理、督导检查、人员转移避险和抢险救援准备等工作。贵州水利、气象、交通运输等部门也相应启动了行业应急响应。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于6月19日20时将防风防汛响应等级由Ⅳ级调整至Ⅲ级,进一步强化灾情勘察,提前备足应急装备、工器具及抢修物资,加强各低洼易涝变电站的值班值守,对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附近的线路和设备开展特巡特维,全力以赴保障安全稳定供电。截至6月20日7时,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入人员285人次、车辆97车次开展应急值守、设备巡视和抢修复电等应急处置工作。
此外,贵州提前落实了2800余座水库水电站、4200余处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同时,由贵州省水利厅领导同志牵头,组成8个督导组在市(州)、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开展汛前安全检查,修订完善方案预案1.3万余个、开展演练3000余次,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技术发力保安全
在浙北地区,海宁市全面升级了“海宁市水雨工情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智慧大屏模式,通过卫星地图与数据列表汇集展示五大模块功能,同步推出浙政钉应用“海宁水旱灾害平台”实现数据灵活实时查看。海宁市水文站主任朱曙雄表示,海宁已接入112个专用测站监测点数据,覆盖城防、圩区等水利工程,同时对重点水利工程签发调度通知单。目前,已迭代完善2023年防台风实战经验,实现点对点风险监测预警,科学推荐工程调度方案,提升防汛决策水平。
6月17日晚,温州市平阳县防指办和资规部门紧急向山门镇、顺溪镇、怀溪镇、凤卧镇等地下达人员转移指令,在1小时内转移安置了风险区内的13名群众。凌晨,根据雨量监测情况,平阳县防指办根据研判结果扩面转移了20户27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温州市平阳县应急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林世民介绍,得益于数字化赋能筑起的防汛安全堤坝,面对持续性强降雨,预警更加科学精准,新建防汛有线及无线雨量监测站527个,实现了平阳全县雨量监测全覆盖,各级责任人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实时查看雨量水位数据,及时叫醒叫应。
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的台州市,近期受梅雨影响,迎来连续强降雨天气。台州市椒江区利用智慧排水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协同作战,预防城市内涝。椒江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排水二科负责人王辉表示,围绕路面积水风险点,椒江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专门建立风险清单,制定“一点一策”,线下联合排水公司,借助线上系统实现防汛决策、调度、执行流转顺畅,充分发挥智慧排水实战实效。
临海市则科学调度水库河网等工程体系,统筹采取拦、蓄、滞、排综合措施,有效提高水库河网防洪减灾能力;同时,开展“县、镇、村”三级联动,严格落实山洪灾害叫醒叫应机制,及时提醒基层坚决转移风险区人员。
6月19日15时,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启动防风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灵活应用机器人巡检、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故障隐患排查,提高抗灾抢修效率,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截至20日16时,经全力抢修,广西电网因灾停运的10千伏及以上线路已有280条恢复供电,未恢复供电的线路和区域正在有序进行抢修。
贵州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水利系统还构建了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每周会商研判,做好江河洪水、局地暴雨山洪、水库水电站监测预报预警。截至6月17日,入汛以来,贵州共计发送山洪灾害风险预警49期、洪水预报36期、雨水情快报96期、预警提醒短信113万余条。(记者 童 政 李 景 吴秉泽 王新伟)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