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宗仁、傅作义,还有哪些前国民党将领葬在北京八宝山?

位于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始建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同志尚无安葬之地,便指示北京市政府寻找一处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离市区不是很远,又不占良田的地方,作为革命烈士的安息之地。
八宝山公墓建成后不久,素有“中国人民骆驼”之称的任弼时同志,第一个“住”进去。
此后也有不少国家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还有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陆续栖身于八宝山。
图片
殊不知,八宝山革命公墓还曾先后安葬过十四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他们分别是程潜、李宗仁、张治中、王耀武、傅作义、卫立煌、杜聿明、黄维、沈醉、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王陵基、龙云。
李宗仁、张治中、王耀武、傅作义、杜聿明、卫立煌、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这九个人能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性,还有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李宗仁不用多说,他是新桂系的首脑,无论在土地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时期,都曾经与蒋介石平分秋色,甚至一度把蒋介石逼下台。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旅居美国的李先生响应中央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大陆,并还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余热。李宗仁病逝之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实至名归的。
图片
张治中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不过,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都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
甚至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张治中违背蒋介石的指令,毅然决然选择起义,为全民族解放立下过汗马功劳。身为著名的爱国将军,张治中葬于八宝山同样实至名归。
卫立煌同样是著名的爱国将军,他的生平经历与张治中颇为相似,葬于八宝山同样无可争议。
图片
杜聿明和王耀武在抗日战争时期屡立功勋。解放战争中,一个驻守于东北和江苏徐州,另一个则是镇守山东济南,被解放军打败活捉虚心接受改造。
回归社会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考虑到他二人以往的功勋,还有虚心接受改造的态度,葬于八宝山同样无可争议。
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相较于前面几人官职和军阶明显低了不少,在解放战争时也率领军队与解放军负隅顽抗。
被我军活捉之后,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同样虚心接受改造,在功德林里写出了大量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文章。
特别是廖耀湘还受刘伯承元帅的邀请,曾经前往南京高级军官学校担任过一段时期的教员。
图片
我党向来是既往不咎,既然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在新中国建设中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那将他们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是一种殊荣。
除上述几人之外,程潜在解放战争后期和另一位爱国将军陈明仁选择起义,为新中国的解放同样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而且程潜与毛泽东主席关系莫逆,考虑到老先生早年的贡献,还有在解放战争中为避免长沙陷入战火之中选择的和平起义,经多方考虑,程潜同样安葬于八宝山。
图片
傅作义出身晋军,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日寇率领部队在前线拼杀,解放战争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镇守华北。
1949年初,傅作义选择和平起义,不仅让千年古都北京免于战火,同时还瓦解了尚有抵抗之心的一众国民党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在水利建设方面颇有建树,去世后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同样是理所应当。
图片
至于被誉为“云南王”的龙云,他的履历和李宗仁差不太多。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暂时不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选择旅居海外。
回国之后,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新中国的建设当中。身为我国西南代表性人物之一,龙云葬于八宝山同样无可争议。
图片
可在这十四人当中,还有三个人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直颇有争议,他们分别是王陵基、黄维、沈醉。
王陵基早年称霸四川,红军时期,他没少和我党作对,手中也沾满了许多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鲜血。
解放战争末期,王陵基被俘之后送入北京功德林接受改造,那时他已经年老体衰。在改造方面,一直无功无过。
1967年,王陵基病逝于监狱后,他也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央之所以会有此安排,我想无非还是考虑到王陵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及他在四川当地的名望。
且王陵基的家人几乎都在国外,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党组织也不能看着王陵基暴尸荒野。
图片
沈醉虽然是原国民党军统老牌特务,可1949年底,沈醉在云南同龙云还有一众国民党将领选择起义,被我军活捉之后也是虚心接受改造,帮助党组织厘清了许多军统内幕。
出狱后的沈醉同样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他多方奔走呼号,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20世纪80年代,沈醉婉拒了许多让他前往国外居住的邀请,一直留在祖国大陆生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考虑到沈醉后半生的表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也并无不妥。
图片
至于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长官黄维,他无论被俘前还是被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拒不接受改造。直至1975年,黄维才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回归社会。
回归社会后,黄维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出过一定贡献。另外,黄维还曾在毛主席病逝后为他老人家守灵。
考虑到综合因素,黄维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王陵基,其骨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他的家人迁走。
参考文献:
[1]文萃苑[J].支部建设,1994(04):24-25.
[2]张万荣.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所见追记[J].文史月刊,2021(0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