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诗班”来贵客!50多名大诗人、大学者在会同支招

图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6月22日下午,“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湖南·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走进会同,来自全国的50余位诗人、专家、学者参观粟裕纪念馆并与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师生们座谈。
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走出了一批大山里的小诗人,在语文教师李柏霖的指导下,成立“田野诗班”,7年间孩子们写下近2000首作品。“田野诗班”先后受邀登上2022年“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2024年央视春晚北京主会场,并于今年出版同名诗集《田野诗班》,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田野诗班》诗集研讨会,广受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与好评。
图片
“诗歌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容器,孩子通过诗歌形成自己心灵感知的方式,希望这种美好、纯洁、旺盛的生命力一直保持下去,陪伴他们的成长。”“田野诗班”指导教师李柏霖讲述道,“因为诗歌的滋养,孩子们开始有了更多尝试的勇气,有的尝试着写旧体诗词,有的尝试写童话故事、冒险故事。孩子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很粗糙、稚嫩,但是非常宝贵,他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奔向自己的未来。”
田野诗班学生代表梁毓书、林明轩与大家朗诵分享了自己和同学们的诗歌,这些作品多表现留守儿童孤独而纯真的心灵。过年/爸爸回来了/我冲上前/紧紧地/抱住他/对联/学着我的样子/紧紧地/抱住了/我们的家。(《过年》)小鸡在偷偷长大/小狗在偷偷长大/花朵在偷偷长大/竹笋在偷偷长大/我在偷偷长大/但我却不想奶奶再偷偷长大了(《偷偷长大》)。
图片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分享广东地区儿童诗歌教育的经验,“写诗,除了写我们眼前看到的,还要说出事物背后的真实。”他举例三年级的小朋友的一句诗,“灯光是橡皮擦,把黑暗擦掉”,提议今后除了教孩子们书写自然乡村,也可以写来自生活之外的、带有思辨性的诗歌。
陈人杰作为鲁奖获得者曾接受“田野诗班”学生的颁奖,他特别叮嘱小诗人们,诗歌是一辈子的事情,小说可以虚构,诗歌要靠人生经历的积淀,“成为一个诗人,需要艰苦的历练,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要成为诗人,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一生为了诗歌努力奋斗。”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不仅写诗,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想象力都不可或缺,搞数学、搞天文地理,哪一行都需要充沛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希望孩子们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各自的天赋。”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动、一句话、一件事情,可能就改变了人生轨迹。每一个诗人都需要保持一颗敏锐而珍贵的童心。”《散文诗》主编卜寸单感谢李柏霖老师在语文教育和诗歌启蒙上的贡献,并鼓励孩子们多读经典,“在一个快速化、碎片化的年代,应当鼓励孩子们读有难度的书,文学作品所建立起来的人格,将是他未来的人格。孩子从一开始必须有勇气来读经典,老师需要重视他们的阅读体系的构建,阅读有时候比写还要重要。”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主编助理金石开认为,“田野诗班”的愿景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诗人,其实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语言的训练。“语言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文字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写诗作为文字训练,是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提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