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习惯改变,千万别忽视!医生提醒→

图片
日前,在美国举办的消化疾病周上,美国学者Mohamed博士发表了题为《45岁以下年轻患者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演变趋势》的文章,其中一项数据令人吃惊:15—19岁群体中,发病率急剧上升了333%,20—24岁年龄段也有185%的显著增长。近年来,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就结肠癌这一话题,记者采访我市相关专家,请他们为市民介绍结直肠肿瘤的常见表现、预防及检查等。
案例
腹痛不适伴排便困难 27岁小伙结肠有肿物
27岁市民小李,一开始偶尔腹痛不适,没太当回事,前阵子出现排便困难后,才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医生吴建海检查后发现,小李的乙状结肠部位有个菜花样的肿物,内镜甚至无法穿过狭窄段,最后病理结果确诊为中分化腺癌,只得通过手术处理。
长期腹泻并未引起重视 24岁女孩查出肠癌晚期
无独有偶,在药房工作的年仅24岁的小陈,虽然长期腹泻,但她并未重视。直到症状持续半年多后,她才到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已经是肠癌晚期,且已出现转移,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大便次数变多且经常便血 以为是痔疮查出结直肠癌
32岁的王女士到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看痔疮,她患痔疮多年,最近经常便血,从外观明显可见,整个肛门口都是突起的痔疮。
但接诊的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志谦仔细询问后发现了问题:王女士的大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原来一天一两次,现在变为一天三四次;便血为暗红色,且夹杂些血块,不同于痔疮便血的鲜红色;她近三个月以来瘦了十几斤,原因不明。这些症状都应该高度怀疑是否患有结直肠恶性肿瘤。王女士最终被确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
张志谦指出,如果出现和王女士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建议到专科做相应的检查,尤其是肛门指诊和肠镜检查,必要时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分析
结直肠肿瘤是“富贵病” 摄入肉食越多越容易得
据悉,这两名患者都没有家族病史。吴建海表示,可能和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及精神压力相关。他介绍,结直肠肿瘤是个“富贵病”,生活条件越好,摄入肉类食物越多,得肠道肿瘤的概率就越高。
过去,结直肠肿瘤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群体,但近年来结直肠癌呈现年轻化趋势。一方面,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红肉、高脂肪食物和烧烤类食品增多,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此外,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80%左右的结肠肿瘤 由肠息肉恶变引起
胃肠道早期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所以极容易被忽略、误诊率高,等出现症状被查出时大多已是中晚期。对此,早发现早诊断十分重要。
吴建海介绍说,80%左右的结肠肿瘤都是由肠息肉恶变引起的。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他建议,如果能定期做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把息肉处理掉,就能大大降低肠道肿瘤的概率。
息肉分为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两种。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非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均是癌前病变的一种,若超过2厘米、表面出血或溃疡,癌变概率会大大上升。
结直肠炎症反复刺激 也可能诱发肠道肿瘤
结直肠炎反复的炎症刺激也可能诱发肠道肿瘤。张志谦介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有两种,一种是溃疡性结直肠炎,主要特点是拉肚子,肚子痛,如果急性发作,一天可能拉一二十次,长期这样,人会因营养不良而消瘦,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很差。
另一种是克罗恩病,主要特点是肚子痛,拉肚子,但后者拉肚子的症状一般比前者轻。两种病的症状有所区别,发病的部位也不一样。反复拉肚子或者肚子痛都应做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炎症性肠病,要尽早使用药物治疗,将肠道炎症控制在稳定阶段。一旦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病变范围很大,甚至出现肠瘘、肠梗阻,可选择的治疗手段就很少了,甚至需要通过手术将肠子切掉。
提醒
结直肠息肉切除后 仍需要定期复查
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志谦特别提醒,应给予结直肠息肉足够的重视。结直肠癌的发生可经历腺瘤到癌变的系列演化过程,一般认为由腺瘤性息肉发展为结直肠癌需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张志谦接诊过一名24岁的男性患者,每天大便3—4次,大便前腹部隐痛,便后腹痛缓解,大便不成形,餐后总是有强烈的便意感。特别是喝酒或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后前述症状更加明显,大便次数可达一日6—7次。肠镜检查显示,患者的乙状结肠有多个腺瘤性息肉,病理检查显示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肠镜下切除息肉并配合中西医结合调理后,目前患者的大便已基本恢复正常。他说,如果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看看,结直肠息肉切除了也不要掉以轻心,需要定期复查。
建议35岁以上人群 每五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如果出现排便形状改变、消瘦、便血等信号,一定要重视,及时做胃肠镜检查,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鉴于结肠肿瘤的年轻化趋势,吴建海建议35岁以上人群最好每五年就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对于胃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家族史)可以提前到25岁。
生活中如何预防直结肠肿瘤呢?合理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加工肉类摄入;做到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等。
链接
胃肠镜知多少
吴建海介绍,胃肠镜,即胃镜和肠镜,其实就是前端装有内窥镜的纤细管子,胃镜从口腔进入,可以检查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肠;肠镜从肛门进入,能够检查直肠、结肠、盲肠和回肠末端。
其中,胃镜分普通胃镜(局部麻醉),适合心肺功能正常、对疼痛耐受力较好的患者;无痛胃镜(全身麻醉),适合对疼痛较敏感、要求舒适化医疗的患者。但存在心肺功能不全、对麻醉过敏的患者不能做无痛胃镜;胶囊胃镜,不用麻醉,也不会感觉有异物入侵感,不过检查中发现问题无法取活检或者切息肉等治疗。
(文/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江昌铭 漫画/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