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大水网” 托起高质量 山西水利骨干工程的抗旱突击

“6月8日下的种,11号水就到位了,嫩芽儿这两天都冒出来了,浇了水的地,苗儿都精神!”6月的晋南大地,烈日炎炎,面对大旱之下的夏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万安镇南步亭村67岁的王北星和他家地里的苗一样精神。
“以前最怕的是天旱,汾西灌区引来汾河水后,现在心里的这块石头早就落了地。”灌区七一干渠的西侧,62岁的南步亭村村民王子龙坐在三轮车上,眯眼瞅了瞅自家的田说。
“我的80亩夏玉米,昨天浇了40来亩,再有一两天就能全部浇完。大禹渡灌区引来黄河水后,玉米就没受过旱的制。”6月19日,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华岳村农民党百成说。
粮农种田有底气的背后是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山西大水网建设的结果。这个“三纵九横”的大水网,按照河湖连通、科学调度的思路,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以天然河道和输水工程为通道,以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优化配置为中心,实现了省域水资源南北东西的多元互补、丰枯调剂,山西水利由“水瓶颈”迈向“水支撑”,很好地解决了山西煤长水短、时空分布不均的历史难题。
“大水网骨干工程的提水供水能力,不仅关系到山西农业的生命力,还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底气,大水网建设更是山西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山西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说。
汾西灌区:稳了粮产安了民心
“我家10亩地,7小时就喝饱了水,大旱天咱也不慌。”洪洞县辛村镇马一村68岁的村民樊亚平说。
“天热的,灌区领导重视得很,又是清淤又是检修机器,保证水能顺畅跑起来,水库泵站那是开足了马力。”马一村水利协会负责人牛安强一边忙着提水闸门一边说。
“当前夏收结束,灌区计划夏浇灌溉面积24万亩,经调查目前复播玉米14万亩,已灌溉面积7万亩。”汾西灌区是一个集引、蓄、提、灌、排、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灌区,灌区农田灌溉涉及洪洞、尧都和襄汾的19个乡镇294个村庄,受益人口45.68万人,设计灌溉面积70.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多年来为临汾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临汾市引沁入汾和汾西灌区水利服务中心洪洞水利服务中心漫底站站长王安平介绍说。
实现并稳定300亿斤粮食产能,是山西省贯彻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山西目标。山西水地的产能提升则成为这一目标中的重中之重,人均一亩水浇地的水利目标则成为这一重中之重的关键。
洪洞县是山西粮食生产大县,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为该县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生产体系提供了水保障和水支撑。该县高产攻关田在2017和2019年分别以亩产711.5公斤和731.7公斤连续刷新山西省水地小麦高产纪录。
从洪洞出发,山西冬小麦亩产单产在沿黄、沿汾灌区一路高扬,迈过了亩产超850公斤的坎儿,其中离不开沿线大水网骨干工程的硬支撑。
据介绍,针对入夏后的旱情,汾西灌区全力开展抗旱工作,组织人员对输水干渠淤积严重的地段26处进行了清淤清障,对七一水库坝后站、西贾扬水站泵站10台机组进行了全面维护保养,做到了渠道输水双通畅,水库泵站全部开机提水灌溉。自6月8日以来,共提引水量1300余万方,灌溉面积7万余亩。
大禹渡灌区:精准抗旱增收护航
“我们全村的地都浇上了,现在用手机缴费,剩多少水都能查到,可方便了。”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华岳村村民党百成的80亩地上刚刚收了麦子种下玉米。两茬种植的效益十分可观。
大禹渡灌区位于运城市芮城县,灌溉控制面积55万亩。2022年,大禹渡灌区成为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区。今年,大旱之下,大禹渡灌区为了满足群众“小麦马上收割、玉米马上播种、浇灌马上跟上”的迫切需求,精准开机,精准调控,精准浇灌,实现了高效抗旱。
“过去,灌区用水调度依靠灌区协会以及村级水管员协调。如今,通过灌区GIS一张图的辅助,精准掌握不同种类作物在灌区内的亩数及分布情况,提前预测、预报不同作物水量需求和潜在风险,供水有条不紊、及时高效。”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董曾武说。
“两季生产用水不愁的圆梦,让我们种粮增收实现了看得见够得着。这几年冬小麦夏玉米稳产高产,今年麦子亩产在900斤以上,夏玉米产量也少不了,增收是十拿九稳的。”党百成说。
“大禹渡灌区依托数字孪生技术,计费闸口流量实现全灌区‘同一水量,同一水尺’的低成本高效率24小时监测,数据实时同步共享于调度中心电脑、分调中心监测终端、各用水户手机App,灌区群众用上了明白水和放心水。”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闫帅介绍说。
据介绍,5月31日夏浇开始以来,大禹渡灌区已提水1050万方,浇灌16万亩,有效保障了灌区农田灌溉用水, 为芮城县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供水工作,夯实秋粮生产基础,农业稳产增收保了驾护了航。
另据介绍,山西省充分发挥166处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军作用,加强灌区运行调度;精细调度水库、泵站、水闸等水源工程开足马力上水放水,全面保障粮食安全。据统计,今年春浇以来,全省灌区累计灌溉供水量129031.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330.3万亩。
水库联动:以丰补枯西水东用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润泽三晋大地。目前,柏叶口水库水位1107.8m,蓄水量3113.5万m³,面对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全力为济汾补水贡献力量,写好‘水源济汾’的柏叶口答卷。”柏叶口水库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弋兴东说。
柏叶口水库总库容10137万m³,是目前山西省唯一一个部级安全标准化一级、管理标准化一级的双一流单位,投入运行以来,高效发挥水库功能和综合效益,拦洪滞峰并向下游稳定供水,在防洪抗旱、涵养水源,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文峪河乃至汾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用水需求。2021-2023年累计向下游供水4.66亿m³,其中2021年1.36亿m³,2022年1.82亿m³,2023年1.48亿m³。
文峪河水库总库容1.17亿m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49.65万亩,覆盖区域成为吕梁市粮食主产区,农业收益人口达41.64万人。柏叶口水库与文峪河水库联合运用,增加农业供水量237万m3/a,还大大缓解了沿汾县域生活及工业用水的矛盾。
据介绍,5月22日至6月1日进行了两个水库在第一轮汾河干流生态补水工作中,柏叶口水库供水1000余万m³,文峪河水库供水390余万m³。6月11日至6月18日第二轮生态补水工作中,柏叶口水库供水总量已达1200余万m³,文峪河水库供水620余万m³。
“文峪河公司今年将继续发挥好水利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为沿汾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文峪河水利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忆忠说。
从1962年拦洪运用至2023年底,水库累计调蓄来水90多亿m³,为下游灌区、水电站以及工业和生态供水55亿m³,累计创造灌溉增产效益约20亿元。
据了解,连日来,山西省各级水利部门立足防大旱、抗长旱,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抗旱保障工作部署,坚守农村供水“安全防线”,正全力保障农村饮水、用水安全,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