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票房破1.3亿,看完《云边有个小卖部》我想说:张嘉佳赢了

全文3854字, 阅读约需11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张嘉佳执导的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上映两天票房已破1.3亿,猫眼预测总票房超过4亿。

02电影以亲情和故乡为主题,通过动人的故事和演员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观影体验。

03其中,李屏宾的摄影、演员的表演和情绪的把控是电影成功的关键因素。

04然而,尽管电影并非完美,但它唤起观众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05总体来说,《云边有个小卖部》成为暑期档第一部大爆的黑马,值得观众期待。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走,我们回家,外婆在的地方就是家。”
张嘉佳新片票房爆了。
上映两天,发稿时票房已破1.3亿,猫眼给出的总票房预测,超过4亿。
图片
云边有个小卖部》。
图片
很多观众上学的时候就买过张嘉佳这本热门书,对他们来说,看电影如同圆梦。
也有没看过书的观众,走进影院看到开场那将近10分钟的动画,还以为走错了影厅。
第一轮口碑出炉,评论更是两极分化,不是五星怒赞哭成泪人。
就是一星跪求“张嘉佳别做导演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影,让评价如此分裂,票房又如此炸裂?
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影片,果然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观影体验。
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部可以让你嚎啕大哭的电影。
它的风格绝不是《请回答1988》那样娓娓道来,让你不自觉流眼泪。
不,张嘉佳绝对就是要让你哭晕在影院,尤其是电影后半段,泪点像滚雪球一样接踵而至,它就是要用强煽情,逼你流眼泪的。
图片
其次,它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电影,但又一定会成为暑期档第一部大爆的黑马。
它的观众,也绝不限于彭昱畅周也赵露思的粉丝,甚至不限于淑芬。
观影过程中,我注意到,我所在的影厅以女性观众为主,身边的观众几乎都哭了,我右边的女生不停拿纸擦眼泪,我后面的母女抽泣声大到影响到我观影。
或许是影片真的感人,或许是现场氛围所致,我自己也绷不住泪如雨下。
但是观影结束回到家后,回味起这部电影,想到自己为这部电影流泪,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耻感。
因为《云边有个小卖部》实在不是一部高级的电影。
整个剧情其实很俗套,从剧情到主题到立意,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电影的过度煽情,可能会引发部分非原著粉观众的不适。
但,它好哭。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部张嘉佳亲自执导的,改编自大热小说的治愈电影,为什么能看哭这么多人?
或许是因为,电影最终落在了亲情和故乡。
而谁不想拥有一个王莺莺那样的外婆,谁又不想拥有一个云边镇那样的故乡?
01 不高级
咱先实事求是说一句,《云边有个小卖部》肯定不是那种十分完美、非常高级的电影。
先看一个名字。
张嘉佳。
《云边》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原著作者就是张嘉佳,小说全网超过12亿阅读,可谓红极一时,书粉无数。
张嘉佳亲自导演这部电影,也就成了许多书粉期待的理由。
图片
小说作者自己拍,当然最能还原出小说原本的气质,更不用担心魔改。
事实上,电影的还原度也确实很高,原著中的场景、对白、名场面,都被还原了出来。
但张嘉佳既是很多人走进影院的理由,也可能成为某些观众,不走进影院的理由。
再看剧情。
这其实就是一部流行的“返乡电影”。
图片
或许是城市生活太疲惫,近年不少影视作品都把目光投向了“故乡”。电视剧有《故乡,别来无恙》等等,电影有彭昱畅演过的《一点就到家》。
在那部电影中他回老家创业搞快递,到了《云边有个小卖部》他回老家卖保险。
故事开场,就是在大城市混得不怎样的刘十三被外婆一拖拉机拉回故乡,由于电影之前埋下的伏笔,影片的主线,就是回乡“卖1000份保险”,这个剧情设置我个人非常非常不喜欢,咱们等会儿再说。
再看立意。
实际上,这是一部立意让人一眼看到头的电影:离开故乡去大城市打拼,想要证明自己,结果只是证明了自己的失败,静下心来重归故乡,在亲情和爱情的援助下找回自我。
图片
这个创意虽好,可很多电影都用过了,就连故乡女神的创意,也早就不新鲜。
接着是细节。
张嘉佳的原著能够大卖,就是主角的生活经历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容易引起共鸣。
回到故乡后,电影也展现了云边镇人们的生活百态。曾经憨憨的牛大田成了牛总,看上去坐拥小镇最大的产业,但仍旧是个只爱白月光的憨憨;不会讲话的毛婷婷靠自己的手艺挣钱,还要照顾失业无所事事惹是生非的弟弟毛志杰。
图片
而男主的童年女神,也为了他回到故乡,只是为了令他重新振作。
这些剧情已经非常梦幻,非常张嘉佳。
但更梦幻的绝对是张嘉佳的电影技法。
开场十分钟动画介绍刘十三与程霜的儿时故事,是一种创新尝试,但和整部电影其实是割裂的,可能只有原著粉才能懂。
张嘉佳的叙事节奏前松后紧,前半段恐怕很难让普通观众迅速地进入剧情。
再加上回乡卖保险这一故事情节,再怎么用搞笑手法处理,还是让我抵不住一阵阵不适。
而电影的后半部分宛如一场马不停蹄的忧伤。
图片
张嘉佳是一定要让观众哭出来,把太多的煽情点堆积在一起:婷婷姐远嫁他乡、外婆王莺莺去世、十三上山挂灯笼、程霜离开、球球励志跑步……导演似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必须要让你哭着出影院。
张嘉佳好像是抵着观众的心在灌金句:回到故乡的意义,其实就是与故乡正式告别。
尤其是,故乡的人。
02 很好哭
这样的电影,按理说,一定是烂片。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看了10分钟动画,心里翻了几个白眼。听说男主要回乡卖1000份保险,顿时有起身走人的冲动。
但奇就奇在,不知从哪一秒开始,你突然就看进去了,不知到了哪里,你突然就流泪了,然后影片结束,你发现自己的眼睛红肿了。
为什么一部拼凑感、煽情味这么重的电影,能带给人这么强烈而真实的情感冲击?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李屏宾的摄影。
对,就是那个拍过《花样年华》,《不能说的秘密》,被视作侯孝贤御用摄影师的李屏宾。
图片
大师把故乡云边镇拍得太美了,远山、浮云、稻田、鲫鱼香、米酒酿,那些绿水青山,还有那萤火虫、火烧云,为往生者挂上漫山遍野的灯笼,最后,桃树下的莺莺小卖部。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云边镇是个推开窗户就能摸到云的地方”,这里美好得就像是童话。李屏宾的摄影,把童话小镇,拍出来了。
图片
还有,就是大师太会拍美人,当年他拍出过最美的张曼玉,最美的舒淇,如今她也拍出了最美的周也。
那个穿着黄裙子笑得灿烂的姑娘,应该和这座童话般的小镇,刻进观众心里。
其二,演员的表演。
电影最动人的,当然是祖孙情,父女情,朦胧的爱情,但之所以动人,最大的功劳,在于演员。
彭昱畅的确是未来可期,每次都能把角色演成自己的模样,刘十三最不好演的地方,在于普通。
图片
而彭昱畅却演出了这种普通,开场普通的城市漂泊,不得志,普通的给自己打气,放狠话,以及后来普通的经历了种种变故,回到城市后普通的成长。
这就是个普通人,到最后都是,但你看他风雪挂灯那里,又会忍不住流泪。
周也也很好。
图片
程霜有几场戏很打动我,一是淋雨吃面那里,吃面吃出了一腔孤勇,还有就是离开前那场戏,美的像梦一样。
还有小机灵鬼球球,初次亮相时一张小花脸和乱糟糟的头发,硬管人叫爸爸妈妈。
图片
但自从遇见了十三和程霜这对“爸妈”,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变成了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小演员演出了角色的成长。
图片
不过最精彩的,没有任何疑问,艾丽娅的外婆。
图片
外表看起来那么凶悍泼辣爽利,却有一颗那么温柔的心,不管是背十三从大城市回来的那一段路,还是最后对孙子说的话。
深厚的祖孙情,那么绵密的情感,都被她拿捏太到位了。
她的表演就是电影最大的泪点,前面的铺垫足够到位,最后那场回忆戏,还有彭昱畅哭红的眼睛才能感动观众。
完全可以说,是艾丽娅的表演撑起了这部戏。
第三,情绪的把控。
说《云边有个小卖部》是一部很好哭的电影,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这其实是一部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
导演张嘉佳水准不一定有多么高超,但他确实是擅长调动观众情绪的大师。
就像他那些大爆的小说一样。
上一幕,男主被外婆拎回故乡,观众看得捧腹。
下一幕我们看到没有朋友的刘十三重遇没有明天的程霜,心生感叹。
图片
接下来,求求面馆认亲,又让观众笑出声。
可下一幕,球球惦记已成疯子的亲生父亲最爱的鸡蛋糕,又让人泪目了。
而到了结局部分,当观众看到外婆离世后,刘十三独自一人走向山顶给外婆点灯,一声声哭诉,让人怎能不泪如雨下。
可牛大田的英语笔记上,那句“This is a happy ending”,又让人心头泛起暖意。
图片
导演好像自带情绪节拍器,挠一下你的咯吱窝,再戳一下你的泪点。
观众就这么沦为导演情绪调度的俘虏,在又哭又笑中度过131分钟。
你可能觉得这种手法有点low,但要把每个情绪的节拍都踩在点上,并非那么容易。
从小说到电影,张嘉佳从来不是最高级的作者,但他每次都把情绪的起伏都化于无形,让观众跟着笑,跟着哭。
这是他的本事,没得说。
看到最后,观众一定会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故乡。
图片
那个仿佛还是那样,又已经和我们童年时候不一样的故乡。
时间公平地滑过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们心中的故乡,有人长大,有人离开,有人老去。
我们都知道我们记忆的那个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但,我们依旧想要回到故乡。
因为总有些东西没有变。
放到刘十三的故乡云边镇,依然有那个做出美味饭菜的泼辣外婆王莺莺;有霸道有趣的程霜,有淳朴善良的老乡…故乡千变万化,不变的,是人情味。
图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情,这份电影里留下的人情味,观众感受到了。
03 回故乡
到最后,我们明知道张嘉佳就是要弄哭我们,还是被他弄哭了。
导演还改了原著的结局,程霜的手术结局改成了开放式,这应该是留给刘十三的温柔与念想,从小被外婆带大,外婆最后也走了,程霜再走,他在故乡,就没有人了。
这份温柔,其实被埋进了整部电影里。
我想很多人,哪怕没有看过原著,走出影院那一刻,都一定会记住电影里的那一句,“王莺莺,长命百岁”。
看书哭过的人,看到这里还会再哭。
没看过书的人,可能因为这句台词回过头看书,看到这句话,依然要哭。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的王莺莺!
图片
电影最妙的改编,就是调整了原著外婆开拖拉机去接刘十三的顺序,在后半部分我们才知道原来外婆,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我们之所以怀念故乡。始终是因为故乡里的人。
贾樟柯说,“我只有离开故乡,才拥有了故乡”,
或许离开故乡多年以后,那些记忆中真正让人留念的,那些活在记忆中的人。才会变得更清晰。
图片
电影里,王莺莺,就是刘十三归乡的理由。
西瓜,米酒,录音笔的话,都是因为她。
生死寻常事,云聚云散,都是平常,但正因为人间有聚散,看到了,想起了那个人,就会心头一烫。
所以到最后,让我们感动的或许不止是电影,而是每个人心中的故乡,还有你的那个王莺莺。
电影里的刘十三,最后找回了自己,而我们还在城市中苦苦挣扎,命运的车轮不断向前,没有人有时间停歇。
但电影会让观众被某个点,唤醒过往的记忆。
图片
你的故乡有可爱的小卖部吗?
你的故乡有遗憾的人和事儿吗?
你还记得故乡的米酒香吗?
可一个人,会把你带回故乡?
一个个扎心的问题扑面而来,与其说大家为电影而哭,不如说电影唤醒了记忆,大家为自己的过往而哭。
所以,《云边的小卖部》是这样一部电影。
它并不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的电影。
但却是一张回故乡的车票。
不精致,不完美,但这趟旅途,总有些回忆,如寒冬暖阳、夏日西瓜一般抚慰你疲惫的心。
图片
故事少不了做作煽情,让你打了个饱嗝,有了一丝被预制菜支配的无奈,但被治愈的心情又是真的。
那个你在这个故事中看到的曾经的自己,是真的。
哪怕只是短暂的安慰,也非常值得。
“无论是山,还是海,爱你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总会在某一刻,你代入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外婆,自己心中的王莺莺, 然后在心里默念一句,希望她也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