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城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待提升

据一份最新出版的36城2023年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估报告,部分被评估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仍有待提升,需要从政务数据开放、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交易等方面发力。
报告发现,一些城市的政务数据开放,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和全类别、全部门统筹,多停留在“形式公开”阶段,导致数据要素市场的产品基础短缺、流动效率较低。
报告对此建议,充分整合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等资源,推动公共数据的汇集、处理和开放利用,避免本地的数据资源闲置。另外,东西部城市应加强数据处理和数据公开的合作,借助“东数西算”等政策,盘活西部数据要素市场。
在数据交易层面,这份报告提到,仍有部分城市尚未建立城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或者原有的开放平台访问受限;且部分城市仍未建立数据交易中心,没有提供有效的场内数据交易场域和数据交易规范,未能创造数据基本要素流通的市场环境和规则保障。
针对数据确权问题,报告指出,半数以上城市尚未制定数据产权登记规则,也未建立本市的数据产权登记中心,缺乏数据基本要素权属登记和公示方面的法律服务,对数据基本要素流通安全产生了阻碍。
评估报告由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郑雅方主编,对2023年度中国经济最活跃的36座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数据经济营商环境进行评估。报告从“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发展”“政务服务建设”“市场监管”四个维度展开,涉及“市场准入”“减税降费”“政府诚信”“包容审慎监管”等20个一级指标。
图片
《中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23)》
这份报告还提及,绝大多数城市在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方面发展缓慢,随着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深化,企业数据面临愈演愈烈的攻击威胁。因此,为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开展数据安全合规建设,以及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各地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应细化数据安全法律规范,对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企业依规经营。
在6月22日的评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沈丽霞表示,数字经济领域民营企业主要有三方面诉求:首先,数据的开放、确权、交易等环节加强法治保障,鼓励企业放开手脚大胆地尝试;其次,进一步打破隐性壁垒,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市场准入机会;再者,更积极有力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