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滴油”有点烦 太原园林部门防治蚜虫

图片
停在树下的轿车上布满了黏稠的滴液,很难清理。
  本报讯(记者 刘晓亮 文/摄)“刚洗的车,停在路边杨树下的车位,第二天就落上了东西,黏糊糊的,雨刮器还刮不干净。”近来,家住万柏林西矿街的程女士发现停在路边杨树下的车上总是黏糊糊的,连地上都是如此,走路粘脚,甚至有“咯吱吱”的声音。“这是不是树上掉油啊,对人、车有没有什么影响啊?”面对程女士的疑问,记者向市公园服务中心、市植保站有关人员咨询,他们表示,这其实不是树的油脂,而是蚜虫的分泌物,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蔗糖等,虽然有点烦人,但对人、车没什么危害,“用清水、肥皂水使点劲擦一擦就能去除。”
  滴油挺“腻歪”
  程女士说,每年夏秋季都会发现车上有这种黏状物,天气越热,树越多、枝叶越密,滴液似乎就越多。“把一些树叶、松针、小虫子都粘在挡风玻璃上了,一两个星期不洗车,就很影响视线。而且门把手、窗户玻璃、机盖上都是黏糊糊的,摸着‘腻腻歪歪’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光是杨树,停在柳树、槐树、松树等其他行道树下的车上也有这种黏状物。在桃园路桃园三巷口,记者发现一些树下的便民座椅上也是黏糊糊的,人们都要垫个什么才能坐下。
  防治是关键
  那么掉落在车身上、座位上的黏状物到底是啥呢?记者询问专业人士得知,这些黏状物并不是树木分泌的物质,而是生活在树上蚜虫的分泌物。蚜虫又叫蜜虫、腻虫,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们以植物嫩叶、嫩梢、汁液为食,吃饱的蚜虫会产生大量蜜露,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聚成水滴状滴落,因为分泌物中饱含糖分,所以才会有黏糊糊的感觉。
  他们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包括蚜虫、国槐尺蠖、网蝽、叶螨、梨星毛虫、斑衣蜡蝉等虫害会进入高发期,园林部门已经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了防治,比如悬挂黄色粘虫板诱集有翅蚜;喷施药剂防治,如烟碱、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高氯氟等1000倍液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蚜小蜂等。“蚜虫有很多种类,在很多种植物上都能生存,而且一年代谢几十代,很难彻底消除,只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就没什么大问题。”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