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蹲点社区 | 遇到困难就找“老甘妈”

老甘妈、电小二、邻里帮……这些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是广州黄埔区红山街道40多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标识。
这群可爱的志愿者既是昔日工友,也是邻里街坊,“熟来熟往一家亲”,逐渐形成了互助互爱的社区氛围。他们长期活跃在大街小巷,凝聚起向上、向善、向前、向好的志愿服务力量,让“志愿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红山大街小巷,“志愿红”成为最靓丽的风景线。
银发志愿者逐户搜集意见
红山街道堪称广州工业社区变迁的缩影,街道下辖6个社区,其中5个是国企宿舍社区。文船社区、航专社区、火电社区、远航钢社区、广冶菠船社区……它们的名字被打上时光烙印,承载着上个世纪辉煌的工业记忆。
这些社区,不仅是工业遗产的宝库,更是邻里情深的家园。相识大半辈子的工友们“熟口熟面”,形成典型的熟人社区,互帮互助风气浓厚,多年来涌现出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
“老甘妈!”一声亲切的呼喊,喊出了街坊们对广冶菠船社区书记甘少芬的信任,她亲切暖心,能干爽朗,街坊住院没人陪护、独居老人摔倒没人管、孩子生病买不到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因而被称为“像妈妈一样为社区居民服务”。“老甘妈”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后,更多居民加入了互助队伍。
龙厚增是“老甘妈”志愿者服务队一员,也是一位拥有54年党龄的党员。他长期关注广冶菠船社区的水电分摊问题。这个社区由广州冶炼厂、菠萝庙造船厂两个宿舍区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小区住户共用水电表,再由物业代收代管,分摊下来成本较高。如今设施老旧,电线老化,居民们对于改造线路和水电“一户一表”的诉求强烈。
以“熟人治理”方式来改善“熟人社区”,龙厚增带动其他志愿者逐家逐户上门,拜访工友邻居们,很快收集了小区255户的意见和签名,从而转达给厂方和相关部门。
“我在菠船小区工作生活了50多年,对这里的人和事都很有感情。在服务社区过程中,我很快乐,”奔走于菠船小区,龙厚增参与的志愿服务不计其数,如旧楼加装电梯,重新规范停车线等。听到一句句“找龙叔”,他深感这是对志愿服务的肯定。“居民朋友住得舒心,我很有成就感。”
多支志愿者队伍长期活跃
据统计,红山街道共有40多支由社区居委会、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退休老人会聚起来组建的服务队伍,以拉近邻里关系为目标,推进邻里建设、邻里和谐互助蔚成风气。
文船社区志愿服务分队一直服务“在线”。队长郑强2016年从文冲船厂退休后,将满腔热情投向志愿服务,至今服务时长达3243小时。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黄埔区各工疗站,教工疗站学员包饺子、做游戏、打扫卫生。在上门探访独居、孤寡老人时,他的“多才多艺”也派上了用场,为老人理发、表演节目、陪同聊天……看似简单随意的上门聊天话家常,有时是一场及时的精神慰藉。
“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就能够为社会带来一份温暖与改变。这是一项富有意义且令人充实的活动。”郑强说。
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国表示,街道计划筹办“熟人文化节”,开展“左邻右舍半月谈”议事协商,引导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治理。这是红山街道破解基层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街道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红枫社区”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系列报道设立读者反馈邮箱(地址:gzzh100@126.com),欢迎提供线索和建议意见。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