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智改数转”让老面孔焕发新容颜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张明月
生产力向新之路上,传统产业是积蓄着强大潜能的“老面孔”。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使传统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近年来,博山区深入实施的“智改数转”技改焕新行动,让这些“老面孔”有了“新容颜”。
图片
6月22日,走进山东博科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科真空)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面向国际先进技术前沿”的大标语,十分醒目。
公司现在正处于“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生产的忙碌期,但车间里屈指可数的工人却气定神闲。
“咱们公司现在的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工人提前把程序设定好,设备便会自动作业。”博科真空总经理张长杰告诉记者,如今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看管三四台机器,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而且生产效率翻倍提高。
“变螺距螺杆制作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涉及多道工序。技改前,这些工序及数据统计只能依赖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张长杰说,随着变螺距螺杆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生产所需的大量人力需求和难以控制的误差,制约了企业发展。
图片
转变始于2020年,《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制定了一张“规划图”。根据这张“规划图”,博山区制定了“全力推进‘五个优化’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我们支持一批优势传统企业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引导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智能应用场景、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博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孙金玲介绍。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们公司先后投入1.62亿元更换全自动化生产线,新购置42台(套)设备,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智造’能力。”张长杰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智能生产设备,“咱们左手边的是从德国引进的国际顶级加工装备‘九轴五联动加工中心’,它主要用于公司‘干式螺杆’真空泵核心转子的加工,拥有世界上顶级的铣复合加工技术,能够远程在线加工,员工在家就能操作。”
据了解,技改后博科真空自主研发的“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系列,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以卓越的品质完全取代了进口产品。
实施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大,动辄上千万元,不少中小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片
成立于2014年的山东凯欧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欧电机)就曾陷入这种窘境。“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是没想过贷款。但企业规模不大,担保公司不愿保、金融机构不敢贷,导致贷款难批。”回想起技改初期的困难,公司总经理赵烁宇记忆犹新。
“区里了解到我们企业的困难后,专门派出了服务专员,帮我们与市、区业务部门对接。”赵烁宇告诉记者,2022年6月底,公司获得博山区技改贷1000万元。
截至目前,凯欧电机借助政策已先后完成30多台设备的更新及改造。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操作失误率明显下降,产品品质有效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凸显。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凯欧电机实现产值3947万元,同比增长44.26%。亮眼的数据不仅是产品销量攀升的证明,还折射出了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发展信心。
图片
今年年初,凯欧电机又采购了最先进的SMT贴片机生产线,只需要两名工人,却能每小时在电路板上贴4万多个电子元件,目前生产线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博山区以“智改数转”为核心不断为传统产业“挖掘”新质生产力,为帮助企业理清“从哪改、怎么改”的思路方向,博山区组织技术专员深入企业一线,实行“地毯式”调研、“拉网式”摸排,看现状、找问题、指路径,摸清企业技改现状和需求,帮助企业做好项目谋划、对接、储备等工作。
“截至目前,博山区累计发放技改专项贷5.2亿元,惠及55个项目。我们主动聘请海尔卡奥斯、数壤科技等专家团队到企业走访调研,从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四个层次系统化诊断企业技改水平,现场问症开方、对症下药,量身定制技改方案。”孙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