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个优良传统都不能丢!

作者:葛欣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日前,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 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措施》。《措施》指出,艰苦奋斗勤俭建军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
毋庸置疑,艰苦奋斗勤俭建军,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优势。历史见证了我党我军靠着艰苦奋斗勤俭建军走到今天的光辉历程。
1939年冬,蒋介石发布了关于陕甘宁边区国共摩擦情况的报告,引起了时任海外南洋华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不安。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代表团飞抵重庆慰问抗战军民,同时实地了解国共两党纷争的真相。
彼时,蒋介石为了赢得陈嘉庚这位财神爷的支持,制定了一个异常隆重的接待计划,由外交部、财政部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欢迎委员会,并拨出8万元专款以供接待。在重庆的一个多月,陈嘉庚对国民党政府的骄奢淫逸、挥金如土大为失望。抗战如此紧张,大后方怎么能这样铺张?
图片
陈嘉庚被国民党设宴款待(剧照)
怀着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陈嘉庚来到了延安。和国民党的超标准接待截然不同,这顿饭吃的是毛泽东同志自家菜园里种的大白菜、土豆,其中最讲究的也不过是一碗鸡汤。毛泽东和陈嘉庚开玩笑地说,自己买不起鸡,这是房东大娘知道今天来贵客了,把她一只下蛋的母鸡炖了,让他来招待客人的,自己也跟着沾光了。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一顿饭,折射出两个政党、两支军队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作风。正所谓“蒋介石8万元吃走了陈嘉庚,毛泽东2毛钱吃来了陈嘉庚”,在国共两党奢华与俭朴的对比中,陈嘉庚被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所折服和震撼,情不自禁地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事实也如他预言的那样。
图片
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中的“吃草根、啃树皮”,再到朝鲜战场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人民军队依靠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赢得胜利。就算后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好了,我党我军也没有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拿毛泽东同志来说,他的一生过着极其勤俭简朴的日子。
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毛泽东同志生前使用过的大大小小6000余件遗物移交毛泽东纪念馆珍藏。长了霉点的筷子、打满补丁的睡衣、满是窟窿眼的羊毛衫、秃毛的牙刷……这些旧得不能再旧的生活用具,都是毛泽东同志用过的。其中,一床破旧不堪的草绿色军毯格外引人注目,谁也无法想象,这么一块被磨秃了绒毛的军毯,毛泽东同志居然用了一辈子。
图片
作为国家领导人,难道是用不起好东西吗?当然不是,只不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舍不得用而已。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粥一饭都是来之不易,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浪费,这都是来自人民,是劳动人民流血流汗生产的果实,如果浪费了,就是白白丢了人民的劳动果实和自己手里的财富,影响我们国家财富的积累,万万不可这样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起来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但实质上绝不是如此。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对一支军队来说,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兴衰成败;对一名军人而言,是否具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彰显的是其理想信念和生活作风。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有的官兵认为我们不用再像前辈一样过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苦兮兮”的日子,花自己的钱,买一些奢侈品、高档货,装点一下门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要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私事,而是关系到部队安全稳定和单位风气纯正的大事,必须抬高思想站位。要知道,部队的工资津贴提高了,是党、国家和人民对军人的特殊关心和厚爱,是对军人这一职业的褒奖,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全身心投入到练兵备战中去,绝不能贪图安逸,丧失战斗力。
图片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曾说过:“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当前,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但我们绝不能自满、懈怠和停滞,人民军队所肩负的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仍任重道远,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广大官兵应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远离各种低级趣味。须知,艰苦奋斗勤俭建军,体现的是我军性质宗旨,反映的是对人民群众辛勤汗水的倍加珍惜,彰显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