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讲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海天雄鹰》相比《壮志凌云》差远了

老周
摘要:6月11日,以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飞行员的故事为主题的军旅剧《海天雄鹰》上线,随着2012年9月“辽宁”号航母服役,中国海军也真正拥有了舰载机。航母和舰载机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但《海天雄鹰》和三十八年前同样描写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美国大片《壮志凌云》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图片
6月11日,以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飞行员的故事为主题的军旅剧《海天雄鹰》上线,随着2012年9月“辽宁”号航母服役,中国海军也真正拥有了舰载机。航母和舰载机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但《海天雄鹰》和三十八年前同样描写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美国大片《壮志凌云》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部剧一开始,应该是1960年代中国海军飞行员和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较量。空战场景很明显,都是特效合成的,不过实在太过粗糙低劣,一眼假,不要说细节,就是一些很简单很容易做到的地方,都没有做到位。例如美军航母飞行甲板的尽头,都是会有硕大的数字舷号,例如“76”就是表示舷号CVN-76的“里根”号航母。在视效上做个数字编号,不难吧。
接着镜头就到了航母岛式舰桥上的指挥中心,一位是美军航母舰队的司令官,他穿着是笔挺的美军常服,胸前的勋章略表俱全,要知道在作战舰艇进行战斗部署时,舰上的所有人员都不会穿着常服。在他身边,本来海以为是航母舰长,但字母出来,却是飞行指令长。美军航母上就根本没有什么飞行指令长,这个职位只有载人航天器才有。而且这人倒不是常服,算是作训服,但怎么看怎么像蓝领工人的工装。这两人站在一起,活脱脱就像是一位高级职员带着一个小工头,非常不搭。
图片
然后是美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看飞机外形,机头下方有一个明显的进气口,应该是A-7“海盗”攻击机。A-7确实是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攻击机,时间上没毛病。但A-7是攻击机主要承担对地对海攻击,而不是专门用来争夺制空权的战斗。虽然说A-7也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但一般不会派A-7进入中国领空来和中国的战斗机玩“猫抓老鼠”。通常干这个任务的都是1960、1970年代美国海军最著名的舰载战斗机——F-4“鬼怪”战斗机!F-4“鬼怪”的资料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随手在网上一查就能查到,这也不难,为什么不用F-4呢?
图片
再接下来,就是美军飞机和中国海军战斗机的较量了。所有的飞行、缠斗,全部都是特效合成的,今天在技术上,做出这样的特效,完全没有问题,但毕竟不够真实。三十八年前的1986年,美国拍摄的空战大片《壮志凌云》,同样是航母舰载机退菜,就都是采用真实的战斗机实景实战拍摄!为此,美国海军出动了第1“狼群”中队(VF-1)、第51“猎鹰”中队(VF-51)、第111“落日者”中队(VF-111)、第114“土豚”中队(VF-114)、第213“黑狮”中队(VF-213)等5个中队的F-14战斗机与8名现役飞行员参加拍摄,另外还有来自“Top Gun”的A-4攻击机与F-5战斗机(在影片中扮演米格-28),以及“突击者”号、“企业”号、“卡尔·文森”号航母都参与了拍摄。甚至有一架F-14在拍摄时进入水平螺旋没能及时改出而坠毁,飞行员阿特·斯科尔遇难,要知道F-14是当时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在1970年代的单价高达8000万美元!每一次出动耗费的油料、维护费用就要上百万美元。
图片
相比之下,当然特效又省钱又省事。但是这样一来,这个剧的品质就低了。
就算是用了特效,空战场景也是粗制滥造,没几个镜头,最后就是轰的一声,满屏的火团结束、到底是谁打呷的谁,用什么武器,什么战术,什么格斗动作,什么都没有!
不过,在剧中也有一个镜头,中国飞行员看到了美军飞机机翼下悬挂的空对空导弹。中国飞行员还说,这是美军飞行员在炫耀他们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
肉眼能够看到机翼下的导弹,最多也就三五百米距离。而导弹的射程,就算是射程最小的近程导弹,都在10公里以上。携带了空对空导弹,就应该发挥导弹射程远的优势,在你的机炮射程范围之外直接发射导弹,有什么必要非要飞到三五百米距离来显摆?没有哪个脑袋进水的飞行员,会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武器,巴巴跑到对手面前,除非是编剧脑袋进水了。
下一个场景就是二十多年之后,当年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来到中国,和击落他的中国第一代海军飞行员——现在已经退役的将军了,老将军还特意带了自己的孙子,美国飞行员送了一件美军航母模型作为礼物。两位当年的对手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一幕很明显是参照了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飞行员韩德彩几十年后和他击落的美军飞行员费希尔见面的故事,只是实在太生硬了太突兀了。送航母模型,显然也是为了给以后中国建造航母做铺垫。只是作为飞行员要送礼物的首选肯定是自己驾驶的飞机模型,又不是航母舰长,怎么会送航母模型。费希尔送给韩德彩的就是他所驾驶的F-86“佩刀”战斗机的模型。
这一段应该是编剧想来一个承上启下,但实在太生硬了。
图片
再接下来就到了现在,海军试飞作为舰载机的新型战斗机歼15,侯勇饰演海军航空兵的顶尖飞行员大地驾机试飞。在试飞中侯勇竟然自作主张飞了计划之外的动作,这简直太扯了,要知道这是试飞,是对还没有定型的新飞机进行飞行试验,以便确定飞机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的试飞科目都是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有完备的预案,试飞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飞科目要求进行,怎么可能自说自话想怎么飞就怎么飞。看来编剧对试飞的基本情况完全是一无所知,完全是在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胡编乱造。
最后侯勇海莱了一个加速向海面俯冲,直到快接近海面才急速拉起。返航途中,僚机问侯勇,刚才你飞的是什么动作?侯勇回答,鹞式飞行。僚机又问,怎么在飞行手册上没有?侯勇语气很沉重地回答,因为我们没有航空母舰。
图片
鹞式飞行?请恕老周孤陋寡闻,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飞行动作。
如果要说鹞式,上世纪70、80年代,英国空军倒是有一种非常著名的战斗机,叫鹞式战斗机,海军型的舰载机则叫海 鹞式(包括海鹞)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垂直起降,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量产机型。当时英国海军的航母没有弹射起飞,所以就研制出了垂直起降战斗机。不过垂直起飞油耗实在太大,几乎要消耗机身油箱一半的燃料。所以英国又进一步进行研究完善,采用了垂直短距起飞,并开发出与垂直短距起飞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上仰角度的滑跃甲板。今天我们的“辽宁”号、“山东”号都是采用滑跃甲板起飞。
海鹞战斗机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表现极为亮眼,在空战中创造了22:0的骄人战绩,赢得了“近战之王”的赞誉。不过,垂直起降的弊端实在太大,所以世界上除了鹞式和后来苏联的雅克-36“铁匠”,就再没有别的国家再去研制这种战斗机了。后来,美国海军引进了鹞式的生产许可,美国版的鹞式就是AV-8B“猎兔狗”攻击机,主要是作为对地攻击机,搭载在两栖攻击舰上,为海军陆战队登陆提供空中支援。这一战术使用对于航程没有太大要求,反而更强调及时性灵活性,所以美国海军才选择了鹞式战斗机。
图片
至于这个向海面加速俯冲的动作,更是莫名其妙,不仅无法提现飞机的飞行性能,俯冲-拉升是最基本的性能,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就不是战斗机了。而且这个动作在空战中毫无战术意义。何况本来在海上飞行,经验不足的飞行员往往会发生对天空和海面判断错误的幻觉,这种情况有个专业术语叫“空间迷向”。一旦飞行员出现“空间迷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很可能连仪表都不相信,以为自己是在爬升,实际上却一头栽向了海面!
现在还自己主动向海面加速俯冲,简直是在作死的节奏。
而且这样的飞行动作,和有没有航母有什么必然联系?没有航母就不能向海面俯冲了?什么狗屁逻辑!
这个编剧显然对海军航空兵,对航母,对舰载机,实在是太不专业了。只看了一集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无论是剧情,服装道具,还是航空兵题材最重要的空战场景,和1986年的《壮志凌云》相比,差得太远太远太远了。如果要评价《海天雄鹰》,就四个字——粗糙低劣,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题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