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独家回应: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都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

全文3392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曾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后出家为僧,现投身心理学行业并结婚创办公司。

02柳智宇表示,人生每一步都算数,都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从未后悔过放弃麻省理工和数学选择出家。

03由于此,他创办了针对新手咨询师的实操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心理学方面的人才。

04此外,柳智宇认为教育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的要求是一刀切,没有照顾到各种各样不同人的特质、风格、学习方法等。

05最后,柳智宇强调人生的幸福并不是由一次考试决定的,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成长和付出。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大皖新闻讯   俞敏洪说,北大出惊世骇俗的人,师弟柳智宇是其中一个。
2006年,18岁的柳智宇获得国际奥赛满分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时,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在众人仰望的高光时刻,他却转身遁入空门,出家为僧。11年半后,下山还俗,投身心理学行业,而后结婚,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有人为他扼腕叹息,有人怒其不争,还有人质疑他进入商业赛道逐利。回首这些过往,柳智宇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人生每一步都算数,都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
图片
6月19日,北京,柳智宇接受大皖新闻记者专访。
“数学天才”上山出家
6月19日,阳光炽热的北京,大皖新闻记者在一家茶室中见到了柳智宇。他现在头发短而清爽,面容平和且略显清瘦,但与刚下山时相比,体重已经增重不少,达到了约130斤。
柳智宇年少成名,曾获得俄罗斯高中数学竞赛金牌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他的成长之路备受瞩目。然而,在这光环之下,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回忆道:“高三那年,数学竞赛进入关键阶段,我的眼睛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原本每天能学习十几个小时的我,只能正常用眼一两个小时。每天就是看书、做题,原本计算是我的强项,但眼睛的病痛让我无法承受大量的计算。我只能摸索出一套不用眼的解题方法,把图形拆解为局部,记在脑子里。即使如此,原本简单的题目也变得异常痛苦。数学看似是我该走的光明大道,但却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2006年,18岁的柳智宇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被誉为“北大数学天才”。然而,他坦言:“除了数学,我对人生、人际关系和未来都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在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同时,他其实正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孤独。
大学期间,柳智宇走上了一条成长与疗愈的道路,逐渐找到了方向。然而,在2010年7月,当他即将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并踏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选择上山出家。
“去修行,更适合我当时的生命状态。”柳智宇解释道。在寺庙中,他书写佛学理论和文章,给几十人的团体讲课,参与编纂《南山律典校释》并出版,还参与出坡劳动。同时,在母亲的推荐下,他开始学习心理学课程。
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质疑,柳智宇坚定地说:“很多人问过我,是否后悔放弃麻省理工和数学,选择出家。但我的答案是从未后悔过。那些都是别人眼中的道路和成功。从数学到佛学再到心理学,我追寻的是人生的智慧与大爱,这是一以贯之的。”
脱下僧衣 回归红尘
2021年下半年,柳智宇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在那半年里,我时常自问,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在这个时代,我们又该如何修行?这不仅是为了众生,也是为了我自己。”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身心状态与修行之路,还担忧自己的选择会动摇他人对信仰的信心。
在那段艰难抉择的时光里,柳智宇与身边的朋友、长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在2022年1月30日,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脱下僧衣,回归红尘。
回归社会后,柳智宇投身于心理咨询行业,并很快成为了一家老牌心理咨询公司新部门的合伙人。他组建团队,致力于开发和推广心理学课程,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融入大众的生活,柳智宇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反而有一种超脱之感。他成为了中关村写字楼里万千上班族中的一员,开始学习理解自媒体时代的直播逻辑和大众华语体系。
然而,最初的工作节奏让他有些难以适应。快速的节奏和庞大的规模让他身体有些吃不消,睡眠也受到影响。但柳智宇深知,自己内心的状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他逐步调整工作节奏,努力在外在要求与自身身心状态之间找到平衡。
“我发现,过去所有的磨难都成为了今天难得的经验和养料。”柳智宇说。如今,他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学会了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心。
图片
柳智宇
创业艰难 九死一生
柳智宇向大皖新闻记者透露,他于2023年12月15日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他的日常忙碌而充实,专注于正念禅修、接受心理咨询、培训心理咨询师以及开发推广心理学课程。他希望能将心理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并建立了针对新手咨询师的实操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心理学方面的人才。
谈及创业,柳智宇坦言:“创业其实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他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最开始我们是做公益课程,全部免费。现在定价也比较低,只能慢慢提高。而且,由于大家对我抱有较高的期待,所以我和员工不得不付出很多,努力把服务做好。”
“这么多人跟着我一起,我要把这事情撑起来。”柳智宇表示,他不仅要追求更好地惠利众生,还要肩负起团队存活与壮大的责任。“人本身就有责任,如果完全没有责任,就轻如尘埃没有归属感。负重前行其实也可以享受人生,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经过半年的努力,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并实现了营收平衡。这让柳智宇感到十分欣慰:“我们每个地方都在精打细算,连(集体)办公场地都没有,租金省下来很多。能少招一个人就少招,能自己干就自己干,现在已经站稳脚跟了。”
相信爱情 与爱同行
柳智宇结婚了!这一消息在2023年底公布后,再次在社会上掀起了波澜。
当大皖新闻记者问及他的妻子时,他难掩笑意,神态轻松地说:“她活泼开朗、有爱心、温柔、知分寸、有礼貌,和父母的关系也很健康,工作较为顺利,心理成熟度高。我们三观一致,有共同语言。”
记者继续追问:“相信爱情吗?”柳智宇坚定地回答:“相信,因为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呵护是实实在在的。”
婚姻给柳智宇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回忆说:“以前我生活粗糙,比如原来在出家的时候,好几次脸都干得脱皮,我就擦点凡士林,但后来凡士林也不管用了,从来也不懂要护肤。”然而,与妻子在一起后,他逐渐养成了许多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变得细致。
柳智宇从小不喜欢吃肉,还俗后的他一直保持吃素的习惯。妻子不仅为他做素食美味,还在工作上给予很多帮助,如整理文稿、审核拍摄的视频等。他们一起诵经、坐禅、散步,无话不谈。
他从小很有同情心,对众生的悲悯贯穿着他的生命历程。柳智宇感慨道,遇到妻子后,他从未感受过有人这样全心、全方位地理解和支持他所有的想法和感受。他所有的喜悦与痛苦都可以与她分享。他也开始不断学习和修炼如何去爱与照顾另一个人。
谈及婚姻中的相处之道,柳智宇说:“爱情和婚姻,首先一点是人的需要相互满足,相互关心照顾,真诚很重要。第二个就是多沟通。我们有时候也有一些分歧或者吵架,但基本上一天之内就能够化解。”
年少成名,放弃麻省理工学院选择皈依佛门,下山还俗、创业、结婚,柳智宇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如何看待这些经历呢?他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人生每一步都算数,走过来经历过,都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
2024年1月,他写了一本书《人生每一步都算数》,展现了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每段故事、每张面孔。
图片
6月19日,大皖新闻记者与柳智宇对话
大皖新闻记者对话柳智宇:
大皖新闻:很多人称你为“数学天才”,你是否在学习上曾感到过焦虑?
柳智宇:小时候我确实焦虑过。小学数学我只是中等水平,会粗心也会做错,字也写得不好。刚上初中时,语文和英语经常考得不理想,让我很受挫。然而,我恰好在数学上有一些天赋,并且非常热爱它,数学因此成为了我一段时间里的精神支柱。数学不仅改变了我的学习状况,还影响了我整个人的性格。
所以,我觉得教育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的要求是一刀切,没有照顾到各种各样不同人的特质、风格、学习方法等。我看到现在教育这么卷,有时候会特别难受,也会感到一种很深的无力感。但是人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别人给你的定义不代表真正的你。
大皖新闻:对于数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什么?
柳智宇:一个词可能难以全面概括。但我认为数学具有“不变之美”和“抽象之力”。不变之美体现在数学中的定理和规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种变化中的不变是极其神奇的。而抽象之力则是指数学用简单而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人生问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皖新闻:你还保留着国际奥赛金牌吗?现在看它和当年拿在手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柳智宇:我实际上并没有特别为这块金牌感到开心。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即便是国际奥数竞赛也只是一个小插曲。金牌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一生就会成功和幸福。
大皖新闻:如果现在回到18岁,你最想做什么?
柳智宇:18岁的我其实有很多困惑,对人生、人际关系以及未来都感到迷茫。但如果真的能够回到那个年纪,我会继续当时的学习和生活,但会让自己更放松一些,不再那么拼命,尤其会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此外,我还会提前多读一些心理学和国学方面的书籍。
大皖新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包括高考生和毕业生,你有什么建议?
柳智宇:我想说,人生的幸福并不是由一次考试决定的。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成长和付出。每一次努力、每一滴汗水、每一个挑灯夜读的夜晚,都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为你的人生增添光彩。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面向更广阔的未来,稳步前行。
大皖新闻:你一直处在聚光灯下,既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批评和质疑。你如何看待这些评价?
柳智宇:对于评价,我始终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孔子曾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在聚光灯下,我的任何问题都无法隐藏,身边的人都会指出。因此,这些评价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不断进步。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朱庆玲/文 殷子昂/图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