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新疆红枣产业有了“新工具”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除了红枣期货,新疆红枣产业又多了一种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红枣期权。
  6月21日起,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红枣期权,当日8:55至9:00为集合竞价时间。首日挂牌合约包括标的月份为2409、2412及2501的红枣期权合约,也就是今年9月、12月和明年1月的红枣期权。
  郑商所于2019年上市红枣期货。经多年培育,红枣期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服务企业稳健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实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复杂,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增强。实体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的同时,呼吁上市红枣期权,进一步丰富规避经营风险的手段。在此背景下,红枣期权上市。
  期权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互为补充。上市红枣期权,能够更好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避险需求,助力红枣产业稳步、高质量发展。
  期权的“期”代表未来一定期限,“权”是权利,“期权”两个字就代表未来一定期限内买方有选择的权利。
  “期权本质是一种‘价格保险’。”新疆弘毅物产有限公司套保中心主任黄李强说。期权买方,相当于投保人,通过支付一笔保费,也就是权利金,获得未来追偿的权利;期权卖方,相当于保险公司,通过收取费用,承担相应赔偿的义务。
  “买方拥有了这个权利后,可以选择行使权利,也可以选择不行使权利。这就像生活中您买了保险,如果发生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如果未发生损失,则不需要索赔。”黄李强说。
  具体来说,如果市场形势对买方不利,买方选择放弃行使权利(行权),期权买方所面临的风险就是购买的期权失去价值,其最大的损失仅仅是失去买期权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也就是权利金;而当市场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时,期权买方则选择行权,从而获取收益。
  我国红枣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期权在服务新疆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红枣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红枣期现货市场运行效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成熟度。
  为了推广红枣期权,今年4月份以来,郑商所在麦盖提县、阿拉尔市等地开展了多轮培训。
  红枣期权买卖的标的物是红枣期货。新疆红枣相关产业链企业可以购买红枣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控制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或增加销售收益,稳定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黄李强表示,期权的使用较为便利。红枣企业利用期权开展套期保值时,通过支付有限的期权权利金即可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不存在资金追加风险,不需要频繁调整持仓。
  期权交易策略较为丰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多样化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权价格、不同到期月份的期权合约。
  除了有利于红枣产业链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推出红枣期权的另一层意义是,可以让“保险+期货”项目运行更加稳健。
  随着2019年红枣期货上市,郑商所即在新疆红枣主产区试点红枣“保险+期货”项目。截至2023年,郑商所共计开展23个红枣“保险+期货”项目,覆盖阿拉尔市、麦盖提县、阿克苏市等12个红枣主产区,总保费1.4亿元,为3.82万户农户提供28.91亿元的风险保障,项目覆盖面积50.1万亩,折合现货规模22.88万吨。
  “保险+期货”项目有效规避了红枣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然而,如果遇到高温天气等影响,红枣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在缺乏场内期权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的情况下,做“保险+期货”项目的期货公司可能无法完全化解标的期货价格波动风险,期货公司在套保时就可能出现亏损。
  黄李强说,开展红枣期权交易,可以为红枣“保险+期货”试点提供场内期权对冲工具,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在保障枣农种植收益的前提下减少枣农保费支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整体效益,助力枣农稳收增收。
  此外,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也可以直接利用红枣场内期权设计价格保险产品或收入保险产品,探索成本更低的“保险+期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