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后北交所受理首批IPO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冲刺

全文1438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北交所受理首批IPO企业,包括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创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02自2023年6月下旬起,已有38家公司拟申报北交所辅导验收通过,其中19家是专精特新企业。

036月通过IPO审核的成电光信和太湖远大均为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04专家认为,下半年北交所板块投资应关注基本面良好、具有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长类公司。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IC
6月21日晚,北交所新增受理3家企业的IPO申请,分别为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华新材”)、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美森”)、创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正电气”)。这是“新国九条”发布之后,北交所受理首批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
在6月的第3周,开发科技、科隆新材、佰源装备和三耐环保4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太湖远大和成电光信2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通过上市委会议,提交注册企业、注册企业和终止企业均为0家。
截至6月21日,北交所IPO申报企业450家,已上市企业249家,已受理状态企业3家,已问询状态企业38家,上市委审议状态企业4家,提交注册企业7家,注册状态企业172家,中止状态企业41家,终止状态企业185家。
北交所上市业务全流程恢复常态运作
国泰君安中小盘首席分析师周天乐团队指出,北交所新增受理3单IPO申请,标志着北交所上市业务全流程均已恢复常态运作了,有助于壮大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和质地,增加一级和二级市场供给,强化市场预期和信心,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团队认为,当前北交所市场的250家左右上市公司行业比较集中,以新能源、化工、机械、汽车零部件为主,市场期待补充优质新股。而新股一般交易活跃度较高,也有助于市场人气回升。
目前北交所新股上会与受理均已恢复。数据显示,自2023年6月下旬起,已有38家公司拟申报北交所辅导验收通过,其中今年6月期间,已有超过20家公司辅导验收完成。
辅导验收完成的38家公司中有19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占比50%,其中6月份验收的22家中有13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占比59%,后备军中专精特新企业的占比有所上升。
同时,6月验收的22家公司的平均归母净利润超过6000万元,明显高于6月前5000万元的平均水平,预计6月北交所即将迎来申报潮,下半年发行节奏有望加快。
属于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长类公司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上周成功通过IPO审核的两家北交所公司,均为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其中,成电光信主营业务为军用领域网络总线产品和特种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1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母净利润为4504万元,同比增长33.98%。
太湖远大是一家集环保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5.24亿元,同比增长9.43%,归母净利润为7746万元,同比增长26.79%。
2024年6月18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知》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截至6月20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为27%。从交易所角度来看,北交所“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为53%,显著领先于上交所的27%与深交所的25%,北交所“专精特新”特征明显。
就上市企业所属板块而言,科创板与北交所中“小巨人”占比均超过50%,其中科创板与北交所占比依次为60%和53%。从行业角度看,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为“小巨人”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领域。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洁羽指出,北交所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各个链条承上启下作用,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同时新三板挂牌公司2023年平均利润不断提升,预期2025年上市公司质量将大幅改善。
银河证券分析师范想想认为,下半年,对于北交所板块投资而言,建议重点关注公司基本面良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长类的公司,经营稳健的国央企公司,以及持续盈利能力佳的高股息率公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