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70成功放电,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还远丨科创要闻

图片
6月18日,中国初创企业能量奇点研发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实现等离子体放电,该装置进行了基于局部螺旋磁通注入(电子枪)和离子回旋加热(ICRF)两种预电离方式的放电实验,并成功获得第一等离子体。
这意味着,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工程可行性获得验证。
洪荒70的设计工作开始于2022年3月,自2022年9月起各部件、组件陆续进入加工阶段,2023年8月启动总体安装,2024年3月安装完成,3个月后便实现了等离子体放电。速度确实惊人!
公开资料显示,能量奇点成立于2021年,2022-2023年间共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合计近8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米哈游、蔚来、红杉等。公司于2022年3月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同研发全球首台基于全高温超导磁体的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的主机系统(包括真空室、冷屏、杜瓦)由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整体承制,总体安装由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施工。
洪荒7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过96%。该装置的中心场强0.6特斯拉,等离子体大半径0.75米,其磁体系统由26个高温超导磁体构成。它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全球首台由商业公司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全球4台在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之一。
托卡马克(Tokamak)是前苏联科学家列夫·阿齐莫维奇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Tokamak的名字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et)、线圈(kotushka),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并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目前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方式之一。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终极能源”,具有无限、经济、可计划、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尺寸小、成本低,具有商业化发电的潜力,被称为“人造太阳”,是人类探索清洁、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人类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探索可控核聚变,但在点火、加热、长时间维持方面,截至目前它依然是一个挑战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复杂问题,尤其要在商业化上获得成功,还有很大的挑战。随着各国科研机构,以及越来越多创业团队和商业资本介入,希望能早日取得突破。
前沿科技动态
01 TDK研发新型固态电池材料
6月17日,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TDK宣布开出下一代固态电池CeraCharge的材料,使用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和锂合金阳极,其能量密度达1000Wh/L,约为其传统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100倍。预计该材料将应用于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无线耳机、助听器、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以及环境传感器和替代纽扣电池。
点评: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将传统电池中的液体替换为固体,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也为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可能。TDK的这一突破是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展示了固态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的潜力,也为未来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长续航提供了可能,预计将为小型电子设备带来前所未有的续航体验。(赖伊琦)
02 Runway发布Gen-3 Alpha
6月17日,AI视频技术公司Runway发布Gen-3 Alpha,在视频的细节、一致性和动态表现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能够创建具有复杂场景变化的高细节视频,并支持文本生视频、图像生视频和视频生视频的控制模式。它通过混合视频和图像训练,展示了在人物动作、手势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细腻把握,以及对物理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点评:自2024年2月OpenAI的大模型Sora发布以来,激发了AI视频生成领域的创新热潮。在此期间,已涌现出诸如快手的Kling和Luma AI的Dream Machine等新兴竞争者。Runway Gen-3的问世,不仅对Sora构成了实质性挑战,也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视频生成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创意表达的新纪元或将就此开启。(谯雅馨)
03 Anthropic发布Claude 3.5 Sonnet
6月20日,Anthropic公司发布其最新AI模型Claude 3.5 Sonnet,该模型在阅读、编程、数学和视觉等领域的多项性能测试中表现卓越,在除数学计算外的多个测试方向上均超越了包括GPT-4o在内的竞争对手。Claude 3.5 Sonnet在理解复杂指令、幽默感、内容迭代以及视觉分析方面有显著进步,同时处理速度是前代模型的两倍,成本更低。在视觉分析方面,Claude 3.5 Sonnet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图表和图形,并能从存在失真和视觉伪影的“不完美”图像中转录文本。
此外,Anthropic推出了Artifacts预览版,允许用户编辑和迭代AI生成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与AI模型的互动性和内容管理优化能力。
点评:更强的性能,更低的价格,更简单的交互方式,Claude 3.5 Sonnet的登场,彰显了Anthropic在AI领域的雄心。其能否实现自己提出的“成为所有企业业务首选模型”的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谯雅馨)
生物医药
04 全球首个作用于JAK/STAT通路的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药物获批
6月19日,迪哲医药(688192.SH)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高瑞哲®(通用名:戈利昔替尼胶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成人患者。该药为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且唯一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同时是作用于JAK/STAT通路的PTCL新机制治疗药物。
此次通过优先审评获批上市,是基于全球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JACKPOT8 B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高瑞哲®单药治疗r/r PTCL,经IRC确认的ORR达44.3%,完全缓解(CR)率达23.9%,均是既往靶向治疗方案的近两倍;在不同亚型PTCL中均观察到肿瘤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长达20.7个月(现有其他疗法的DoR小于12个月)。
点评:PTCL是一种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生存率最低,一线标准治疗是以CHOP(4种化疗药,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为基础的四联化疗,患者存在极高复发风险。高瑞哲全新作用机制能有效治疗各亚型PTCL,填补了既往药物在多个亚型治疗上的空白。另外,这是迪哲在10个月内获批上市的第二款创新药,其首款商业化产品舒沃替尼(商品名:舒沃哲)于2023年8月获批上市,至2023年底实现销售收入0.91亿元。(罗仙仙)
05 首款DMD基因疗法获批扩展适应症
6月20日,美国FDA批准美国生物科技公司Sarepta(SRPT.O)与罗氏(Roche)联合开发的基因疗法Elevidys扩展适应症,将年龄至少为4岁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纳入其中,这些患者确认带有DMD基因突变。美国FDA对可行走的患者授予了传统批准;对于不可行走的患者,授予加速批准,持续批准取决于后续验证性试验的结果。Elevidys禁用于DMD基因第8和/或第9外显子有缺失的患者。
Elevidys是一款重组基因疗法,将表达微抗肌萎缩蛋白(micro-dystrophin)的转基因包装在AAV病毒载体中,通过单次静脉注射,使得患者肌肉生成具有部分抗肌萎缩蛋白功能的重组蛋白,可对携带任何类型DMD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生效。
点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疾病,以进行性肌肉无力为特征,多数是在4岁以前发病。2023年6月,美国FDA加速批准Elevidys用于4岁和5岁仍能行走的DMD基因突变儿童。作为全球首款DMD基因疗法,此次扩大适应症的获批无疑为更多DMD患者带来了选择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上周(6月12日)辉瑞的DMD基因疗法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在3期临床试验中未达到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相比,并未改善接受治疗的4至7岁男孩的运动功能。(罗仙仙)
06 吉利德一年两次用药实现100%预防艾滋病
6月20日,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公布其艾滋病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仅需每年两次给药,在女性中实现了100%艾滋病预防效果。
Lenacapavir(商品名Sunlenca)是一种长效HIV-1衣壳抑制剂,作用原理是通过直接与HIV-1病毒衣壳蛋白(p24)亚基之间的界面结合,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于2022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HIV/艾滋病。本次公布的PURPOSE 1是一项双盲、随机3期研究,分析显示,在Lenacapavir组的2134名女性中,无一例HIV感染(发病率为0.00每100人年)。
点评:暴露前预防(PrEP)疗法是在未受到感染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此前吉利德研制的抗HIV产品Descovy、Truvada,每日口服几乎可100%避免HIV感染。lenacapavir每年只需注射两次,作为一种相对长效的PrEP疗法,它为预防艾滋病提供了新的选择。(罗仙仙)
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编 黄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