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从北京出发去理解世界

“我翻译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刚刚在墨西哥出版了,当地的读者和评论说,要是把书里这些人名改过来,就写个何塞、玛丽亚,把地名改过来,它们完全就是墨西哥的故事。这一点我佩服您。您写的是中关村一段时间的历史,也就是大概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历史,同时您也写下来了拉美很多城市的年轻人从外地跑到首都谋生的过程。”墨西哥汉学家莉亚娜对徐则臣说。
6月22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协办的“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在京举办。来自全球的30多位汉学家、翻译家、出版人与著名作家徐则臣一起,围绕徐则臣的文学创作历程及海外翻译出版情况展开交流。
图片
活动现场。
徐则臣:让写作具有差异性和辨识度
今年是徐则臣从事写作的第二十七个年头。他坦言,27年干一件事,既容易也不容易。所谓不容易,是因为写作终究是一个人的事业,“在漫漫的长途上,所有的问题都要你一个人去解决”。但同时写作也非常快乐,“这种快乐就是不断创造的快乐,不断创新的快乐,是不断升级自己、改造自己的那样一种快乐。这个升级和改变,其实就是个人写作的内容上、风格上的变化。”
图片
著名作家徐则臣。
徐则臣重点分享了他对于文学的观察以及其主要作品的创作脉络。特别提及童年和故乡对作家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徐则臣谈到,童年是一个作家永远摆脱不掉的最丰富、最深厚、也最宽阔的写作资源。童年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故乡,而故乡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童年。作家们将童年对世界的认识作为参照系,勇敢面对新世界遭遇的问题和疑难。
他还谈及自己的写作和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从2002年到北京读书生活,徐则臣就开始写北京,《北京西郊故事集》《跑步过中关村》以及长篇小说《王城如海》写的都是北京的故事,因为北京是他基本的生活场景。“在北京每天打开门遇到的那么多问题,都促使我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开始去理解世界、去看待世界、去解决自己面临的一些问题。所以北京是我一直到现在都在努力去探究、去呈现、去表达的一个内容。”
北京的中关村,在徐则臣眼里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标本,“中国现在所有复杂的阶层的分布,在这个小的地区里面都能找到”。他说:“我只要能把中关村写好了,我可能就把北京写好了;我能把中关村写好了,我可能就能把中国写好。”
此外,徐则臣老师希望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继续将对现实、对文学以及对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新的理解注入到文学创作中,让写作更有意义和深度。他表示,在全球化时代,作家的写作难免渐渐趋同。“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找到一种方法,或者找到某种路径,让自己的写作跟别人之间、跟我过去的写作之前给区别开来,让它有强烈的辨识度。也就是说,在这些写作里面要呈现出某种差异性。差异性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一个趋同的时代,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品质,也是一个人、一种文学能够成为自己而不被别人取代和遮蔽最重要的元素。”
“他是一直走在路上人,作品中有深刻的思考”
接着,《跑步穿过中关村》西班牙文版译者、墨西哥汉学家莉亚娜,《啊,北京》韩文版译者、韩国翻译家金泰成,《跑步穿过中关村》波斯文版译者、伊朗汉学家孟娜,《耶路撒冷》英文版译者大卫和《跑步穿过中关村》阿拉伯文版译者、埃及汉学家叶海亚依次分享了阅读、翻译徐则臣作品的感想与收获。
韩国翻译家金泰成对徐则臣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一直走在路上的人,作品中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伊朗汉学家孟娜女士介绍了《跑步穿过中关村》一书在伊朗的出版情况,“徐则臣老师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在伊朗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伊朗读者对故事中描绘的现代北京社会和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及汉学家、出版人叶海亚先生分享了翻译徐则臣多部文学作品的体会,他认为翻译是亲身体会小说中人物真实生活的过程,充满挑战,却也充满趣味。
图片
活动现场。
现场互动环节,智利VLP文学代理公司创始人薇薇安·拉文、美国汉学家莫楷、哥伦比亚汉学家罗一人,法国自由译者玛荣等代表分别从写作视角、经验感悟、写作手法、海外文化传播等方面与徐则臣展开了交流与研讨。
莫楷问徐则臣,“假如现在的你遇到二十年前的自己,会说点什么”?徐则臣回答,首先是“修辞立其诚”,青年作家“不管是说还是写,要发自内心,说你最想说的话,写你最想写的那些东西”。其次是需要开阔视野,“一个搞文学的人你想把文学搞好,你的视野不应该局限在文学。甚至应该在文学之外去看世界、去看文学,再回头来写,你的文学里面会充满了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判断。所以我想对年轻人说的是,我们阅读视野要大,再大一些。我们不仅仅要巨大的世界文学的视野,同时还应该要有世界的视野。”
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徐则臣是中国这一代作家中特别会讲故事的,“他讲了运河的故事,讲了花街的故事,讲了中关村的故事。他让这些故事不但在中国国内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和听众,他也通过诸位汉学家的努力,讲到了世界各地。则臣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曹文轩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学要‘走出去’,不只是要‘走出去’,而且是要‘走进去’。‘走进去’的意思就是,我们的书不只是要走出国门,我们的书,作家讲的好故事,要能够进到世界各地的书店里书架上,最好是能进到世界各国的读者的书房里。”
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
据悉,“故事沟通世界”是中图公司自2018年起开展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莫言、余华、阿来、张炜、曹文轩、刘震云等作家的对话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三十余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旨在通过这群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本土代言人”,向世界介绍丰富多彩的中国,让世界听到平凡中国人的精彩故事。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