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极端天气跟其他的因素耦合叠加,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防范带来极大挑战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李运恒)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表示,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突发环境事件从数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二是生产安全和交通运输事故是突发环境事件主要的诱因。三是近十年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四是从处置难度来看,环境突发事件有污染范围广、处置时间很长、环境影响很大等特征。五是突发环境事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疏忽。
图片
李天威介绍,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从数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环境影响大,敏感程度高,防范处置的难度比较大。从五个方面回应。
一、从事件的数量来看。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都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所有的省份都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基于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
二、从事件的起因来看。生产安全和交通运输事故是突发环境事件主要的诱因,化工企业的泄漏、火灾爆炸、尾矿库的泄漏、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事故,这些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比例占到了80%以上。违法排污等等这类不到10%。同时,自然灾害、历史遗留问题等也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而且通常跟其他的因素耦合叠加,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防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从污染类型来看。经过近十年的调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也是复杂多样的。有重金属、苯系物、石油类这些较为常见的物质。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像二氯甲烷等一些新污染物,以及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等这些非常少见的化学品。
四、从处置的难度来看。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往往污染范围广,扩展速度快,污染物一旦进入河道,经常面临地势险峻、水文条件复杂这些因素的影响,处置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影响沿线水源地水质,环境和社会影响比较大。有的突发环境事件范围非常广,2020年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造成了340多公里河道污染,有的处置时间很长,2022年贵州盘州洗油泄漏事件应急处置时间长达5个多月。有的环境影响很大,2022年江西宜春锦江铊污染事件造成三个水源地四家水厂取供水受到影响。
五、从敏感程度来看。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敏感度、社会的关注度都非常高,一旦事件造成水源地污染或者是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就可能对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记者:李运恒 编辑:周全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