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故事 | 正视内心,看向蓝天

每年上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我都比较期待,可以通过大银幕穿越时空饱览大师佳作,无疑是影迷的“最高殊勋”。今年的上影节总共致敬了三位大师,其中,恰逢增村保造100周年诞辰,电影节展映了其六部代表作品,其中两部更是世界首映的4K修复版本,机会难得,在系统开票的头两分钟我便速速将《最高殊勋夫人》收入囊中。
细算下来,增村保造的导演处女作《接吻》距离今天已过去67年,《最高殊勋夫人》也是六十几年前的作品,当我走入影院观看这部“老电影”时,开场摩登配色的城市空镜配合着明快的音乐便迅速将我拉入那个故事,之后的九十分钟,影厅内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笑声,也展现了影片具有参考意义的现代性,其中的观念冲突和人情世故放在现在依旧不过时。
图片
比起后来《刺青》等大胆描写情欲的作品,包括《接吻》《青空娘》《最高殊勋夫人》等增村保造初期的这几部“都市小品”,无一不是主人公大声说“爱”,干净纯粹地展现人物真实情感。这或许也是曾在意大利留学的增村保造,受到“真实表达”的影响,从某种层面上挑战传统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大胆打破日本表里不一的爱情观,反抗当时日本电影擅长表达压抑的文化和复杂的人伦关系。
再来说说《最高殊勋夫人》这个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末经济高速发展的东京,受战后的西式生活影响,腾飞的经济让人们充满活力。影片同样以轻快欢闹的方式上演了一出平民三姐妹与富家三兄弟的世俗轻喜剧。这是增村保造在《青空娘》大获成功后,联手若尾文子再次将直木奖获奖作家源氏鸡太的小说搬上银幕。
尽管影片受时代性的局限,从片名“最高殊勋夫人”就可以看出一二,影片赋予婚姻至高无上的价值,前有大胆追爱的炒股女白领,后有从《青空娘》就开始出现的男性对于女性的“公平竞争”,都是“全员婚”的一种时代印记。但影片中出现另外几位女性在这种传统观念之下仍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无疑也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抬起头,正视自己的想法与欲望。
大姐反客为主成为婚姻的“操控者”;若尾文子饰演的三女儿杏子和三郎共同抵抗家族联姻,反向追求真爱;最有意思的是三郎原本的女友富士子,富家女富士子一出场便身着工装,满身泥彩,在废旧钢材堆里接电话,大声说自己在学插花,吐槽男人肺活量太小。之后还有一场杏子在酒吧与富士子相见的戏码更是通过富士子之嘴吐槽传统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说什么“吃饭慢说话长,一不顺心马上哭,在现在的情况下,女性没有男人有用”。在影片里富士子学了新式书法,学了希腊语,学击剑甚至还学开飞机,虽然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女性通过充实自己来体验人生,不追求依附他人感受幸福。篇幅有限不能在此展开讨论,但如此明快的女性形象与现在有些影视作品为追求戏剧性而表现的困境相比,更洋溢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记忆总是潮湿的,这些年对于上海电影节的记忆也总在湿漉漉的黄梅天。但正如《最高殊勋夫人》最后那段所说奇迹每天都在上演,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本该嘀嘀嗒嗒的日子雨过初晴,阳光透过新华路的梧桐树叶,洒在雨后的柏油路上,反射着斑驳的阳光,抬起头,正视自己的内心,看向蓝天,看向这座城市。(卢偲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