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周杰伦分伦” 巡演忙,模仿秀别嗨过了头

图片
最近,周杰伦的模仿者风头很劲,其忙碌程度甚至超越了周杰伦本伦。
众多周杰伦的歌迷发声,呼吁抵制两个知名的模仿者——“黑伦”和“粥饼伦”。他们的抵制源于“黑伦”在六月间展开的酒吧巡演,其中一站的“最低消费”高达六千元;而“粥饼伦”则紧跟周杰伦的演唱会步伐,进行“全国巡饼”(即在当地摆摊煎饼)。这两位模仿者还曾在太原某酒吧“联手”,此举激起了周杰伦粉丝的强烈不满。
除了“黑伦”和“粥饼伦”,网络上还活跃着各种“山寨版周杰伦”或“周杰伦分身”。他们大多通过相似的外貌、风格或歌声吸引眼球。模仿者利用这些相似性,享受着网络流量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
面对模仿,周杰伦本人曾回应:“每个地方的‘多重宇宙版周杰伦’,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们都在努力生活。”然而,在改善生活的同时,模仿者也别忘了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明星不追责,不代表全无责。如果不顾及明星肖像权、著作权进行商业活动,没有边界的操作,只会让模仿者陷入困难境地。
如果说,长得像明星是老天赏饭吃,那模仿者则更应擦亮眼睛,珍惜羽翼。不是什么推广都能上,不是什么商业活动都可以接。
过去,各种唱歌模仿秀层出不穷,观众们对此喜闻乐见,因为大家喜欢看到一个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但是,当这些模仿者被资本“裹挟”,失去初心,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时,曾经的喝彩和赞美就可能转变为嗤之以鼻的嘘声。
模仿的初衷应该是致敬。然而,当以致敬为名,却行过分逐利之实,这无疑是对致敬的亵渎。
模仿可以有,但请别过了头,毕竟,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真诚和有才华的表演,而不是一场场商业化的闹剧。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灵灵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