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报告中国500枚核弹头,中美在上海秘密会谈,美担忧台海问题

据官媒报道,3个月前,中美重启了五年内首轮半官方级别的核武器对话,然而当时并没有任何关于此次谈判的信息对外公布。直到3个月后,在路透社的报道下,这场会谈的相关内容才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参与会议的两名美国代表透露,这场久违的对话是在上海某酒店的会议室展开的,双方除了重点讨论核武器问题外,还讨论了台海问题。
当下美国最担忧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会在台湾问题上动用核武力量?
对此中方用一句话给出明确回应,强调中国有能力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也能够解决台海潜在的任何冲突!中方还重申,在核力量方面并不追求与美国达到核均势,更不考虑超越美国。
在这次会谈后,美国国务院虽证实知晓此事,但并未派人参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答记者提问时则表示不予评论。对于这样的回应,观察者们认为这是典型的“战略模糊”方式,既释放了信息,又没有说的那么直白,透露详细的数据。
图片
这次中美对话是一场二轨对话。一般来说,直接由政府进行的谈判是“一轨”对话,而由前任官员和学者等非官方人士参与的谈判则被定义为“二轨”对话。介于两者之间的是“1.5轨”对话,即官方人员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但以私人身份发言。就在本月,北京就举办了第二届中美1.5轨对话,双方围绕关键议题进行建设性交流。
这三种对话方式各有优劣。一轨谈判往往涉及具体的政策和决策,直接影响国家关系。而二轨及1.5轨谈判则有更大的灵活性,可自由讨论政策设想和潜在的合作领域,为正式谈判铺路。面对复杂敏感的议题,如核武器和台湾问题,中美通过二轨和1.5轨对话,既能探寻彼此底线,又避免了直接对抗,为将来的谈判打下基础。此外,通过二轨制对话,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灵活性,避免双方陷入过早的立场固化。
其实近年来中美之间的非官方对话正在逐渐增加,但在这些对话中很少将核武器作为对话的议题,此次中美之间的涉核对话可以说是五年以来的首次,为什么中美很少讨论此话题呢?
图片
在核力量上,美国无论是从核武数量还是军事部署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但美西方国家还是频频炒作“中国核威胁论”,企图转嫁核裁军责任,同时利用舆论压力迫使中国妥协。最近,瑞典防务智库发布了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核弹头总数已经增加到500个,并且有些核导弹已经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美西方国家大搞舆论战,媒体报道大多都是失实的,就是想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真实立场的认知。
对此,中国采取的办法就是“战略模糊”,即不公开具体的核武器数量和部署情况,让美国不能清楚的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外媒所有报道的数据都是虚假的,以此来抵消美国对华的压制。这不仅仅是为了自保更是一种博弈手段,毕竟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杀手锏,很容易陷入被动之中。
回过头来我再说中美此次的二轨对话,其实这种半官方的1.5轨和二轨对话的对中美外交关系的作用更大。它不仅仅是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的临时手段,也能为中美的长期关系铺路。
图片
比如,我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近期受邀访美,不仅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进行会谈,双方还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包括科技创新、气候变化等全球热点议题。这显示出,尽管存在各种矛盾,中美双方仍在寻找共同利益点,以实现双赢。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众多变数和不确定性中逐步发展。无论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双方都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对话,寻求利益的共同点,避免陷入对抗的恶性循环。当下的1.5轨和二轨对话,正是这一努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