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挥别高速增长时代之后

全文4014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显示,浙商实控上市公司841家,总市值10.8万亿元,较2023年榜单缩水0.56万亿元。

02尽管市值波动,浙商资本控制力并未下滑,因为资本控制力榜单和企业经营成败不以单一年度的市值波动论英雄。

03压力之下,浙商步伐调整背后的商业智慧与长期主义值得关注,如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网易创始人丁磊等逆势增长。

04此外,实业巨头如青山实业创始人项光达、兆龙互连董事长姚金龙等在资本市场表现积极,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052023年A股市场共有889家企业发布回购相关公告,其中超过158家为浙商企业,展现出浙商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显示,截至2024年3月29日,浙商实控上市公司841家,总市值10.8万亿元。相较于市值波动,我们更关注的是,压力之下,浙商步伐调整背后的商业智慧与长期主义。
图片
自1978年至2022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达9.1%,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当时间的指针转向2023年,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下,大量在黄金年代成长起来的投资者预期转弱,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所说:“在失去了已经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安全感后,我们原本就不深刻的认知和飘浮的注意力,往往被牵引着走上了一条不断自我循环加强的负面情绪的通道,而我们对此并无察觉。”在此种循环下,股票市场震荡下行。
与之对应,“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的总市值也出现下滑。据《浙商》杂志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3月29日,浙商实控上市公司84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5.75万亿元,境外上市公司总市值5.05万亿元,合计10.8万亿元,较2023年榜单缩水0.56万亿元。
这不是一张足够漂亮的成绩单,但并不意味着浙商资本控制力的下滑,毕竟,无论是资本控制力榜单,还是企业经营之成败,均不以单一年度的市值波动论英雄。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压力之下,浙商步伐调整背后的商业智慧与长期主义。
千亿级单兵的蛰伏与进击
于资本市场而言,2023年无疑是歉年。对比去岁今年两张“浙商资本控制力榜”,千亿级单兵的数量虽仍为11人,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本却发生了极大变化——仅有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网易创始人丁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3人实控的上市公司总市值逆势增长。
而复星创始人郭广昌,过去一年选择了蛰伏。在一场属于浙商的盛会上,郭广昌曾对着满座“自家人”敞开心扉,自陈2023年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放手南钢股份。“其实,出售南钢的时候,是很心酸的。我从2003年投资南钢,20年,说放手就放手,有那么容易吗?”答案自然是没有,但他也表示,“有一种爱叫放手,有舍才有得。”
虽然“富贵险中求”,但“(富贵)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许多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全貌,但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郭广昌深谙此道,他常说:“投资是在跟自己的人性作斗争。”在“2023浙商资本控制力榜”上,郭广昌参股或控股19家上市公司;而在2024年的榜单上,这个数字变成了15家。显然,他是这场“斗争”的胜者,“出售两个钢铁厂回笼了200余亿元资金,将风险和杠杆降低后,我现在的发展重心主要聚焦在大健康和文旅行业。”
图片
如果说,郭广昌的过去一年是在印证巴菲特“投资圣经”中的“理性”,那么,李书福则无疑是逆势进击的典型。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3日,路特斯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今年美股市场首个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整车企业。
手握上市公司总市值6247.58亿元,李书福凭借这一成绩蝉联“浙商资本控制力榜”榜首。在这位“汽车狂人”的资本版图中,已有沃尔沃、吉利汽车、钱江摩托、汉马科技、极星汽车、亿咖通、路特斯等实控的上市公司;此外,力帆科技与其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前,力帆科技的实控人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国资占股51%,吉利科技集团占股49%。
而在“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统计截止不久,当地时间5月10日,吉利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极氪”登陆纽交所,李书福收获2024年的第二个IPO,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张。此外,吉利战略投资的共享出行平台“曹操出行”和旗下的商用车独角兽“远程汽车”已传出上市消息,旗下首个纯电皮卡品牌“雷达汽车”的首席财务官王达学也曾直言“上市一直在考虑以及规划之中”。2024年,路特斯、极氪的接连上市,似乎只是打个头阵,而大部队还在路上。
作为浙商群体的领头羊,无论是郭广昌还是李书福,无疑都在“道中遇雨”的宏观经济中作出了他们的应对。企业家永远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上,而蛰伏与进击都可以是答案。
实业巨头的进击之道
2023年12月18日,青山控股的瑞浦兰钧登陆港交所,继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期货“多空对决”后,聚光灯再次打在温州商人项光达的身上。这是青山实业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项光达第一次登上“浙商资本控制力榜”,以315.16亿元的总市值,位列港股上市公司第15位。
项光达和他所创办的青山实业给人的印象向来神秘,虽位列世界500强,却极少见诸报道。然而,当《浙商》杂志创刊20周年“问道卓越浙商”系列活动第一站走进青山实业时,行走在企业展厅,面对面分享交流,他的言谈质朴而坦诚。他说起企业的来时路:“青山在做不锈钢的时候,就希望在上游资源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了很多中国企业一个机会,也给了青山一个机会——一个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机会。”
这一年,青山实业选择在印尼收购镍矿,并以此为起点,开启资源的全球化布局。彼时,镍行业全球前五强中,无论是俄罗斯的俄镍、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还是瑞士的嘉能可、英国的英美资源,都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巨擘。项光达坦言,他们没想到未来自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全球第一,“入局之初,我们只是认为必须进入这个行业,考虑如何进入、怎样去做,做了再说。”
逆势播下一颗种子,并十余年如一日耕耘。2023年,青山实业的镍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2万吨,不锈钢产量高达1628万吨,双双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瑞浦兰钧逆势入局,似乎昭示着项光达再一次迈出进击的步伐。或许此时的项光达也只是认为,是时候进入资本市场了,至于未来,“做了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青山系”的储能黑马“麦田能源”发布消息称,公司上市辅导备案已获证监会受理。彼时,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一切顺利,资本市场或将在2024年迎来这只储能独角兽。如此看来,瑞浦兰钧的IPO似乎并非偶然,而是项光达进击资本市场的起点。
涨跌之外,主动向上生长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将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大多数恼人问题归咎于简单的“信心不足”,世界似乎深陷在抱怨与叹息里。然而,远离“舆论场”,走进真正支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实验室、工厂车间,却是一番全然不同的面貌。
“2024浙商资本控制力榜”之上,湖州商人执掌的兆龙互连是市值涨幅最大的企业,截至3月29日,其市值为104.48亿元,较上年度榜单中的37.10亿元,涨幅高达181.63%。来自嘉兴的昱能科技则是市值跌幅最大的企业,截至3月29日,其市值为81.94亿元,较上年度榜单中的356.46亿元,跌幅为77.01%。
值得关注的是,涨跌幅如此两极的两家企业,却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进击”。
今年是兆龙互连成立的第30年,作为一家制造数据线缆和连接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5G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特种应用(医疗、光伏、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兆龙互连董事长姚金龙意气风发地说:“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打造世界先进企业。”
图片
响亮的口号,在龙年第一个工作日的生产线上已见成效。兆龙互连的线缆车间计划员甘小丽对着最新的生产排班表介绍:“我们的设备开启后将保持全天24小时持续运转,工人也将以三班倒的轮班制,全力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当时,他们正在生产一批供往德国的产品,即将运到港口发往海外。
昱能科技则是一家致力于MLPE组件级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13年的技术与市场沉淀已成为其核心优势。今年2月,南京南钢61MW/123MWh储能电站顺利竣工并网,其中200kW/402kWh储能柜即来自昱能科技,这也是全国最大的组串式工商业储能系统项目。
时间轴缓缓向前,在西北的广袤土地上,昱能科技董事长凌志敏也望见了大有可为的风光资源,一座属于昱能科技的智能制造基地正蓄势待发。据甘肃白银西区经开区消息,甘肃领储新能西北地区智能制造基地是2024年省列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已完成备案、总平方案设计及评审工作,预计12月正式投产。
虽因市场需求放缓,去库存周期拉长,昱能科技在2023年业绩不尽如人意,引得股价震荡下行,但用脚投票的券商们却清一色给出了“买入”或“增持”评级。
诚然,总有人在低谷期选择躺平或离场,但更多企业家、更多怀揣“四千精神”成长起来的浙商们选择“不服输”——主动向上冲刺,破开乌云迷雾,望见晴空万里。
正如《浙商》杂志记者在与一位浙商对谈时听到的那样:“市值或者业绩波动,只是数字的浮动,会受到经济周期与外界因素影响,但我们对行业的深耕、对更高技术水平的追求是很坚定的,并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怀疑自己。”
“回购潮”背后的浙商信心
逆势之下,浙商们的成长不仅发生在他们所适应的产业市场,也同样在资本市场,从2023年持续至今的“回购潮”即典型表现。
截至2024月4月27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889家企业发布回购相关公告,其中超过158家为浙商企业,且回购动作中不乏大手笔,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福莱特、杉杉股份在内的多家企业回购金额超1亿元。尤其是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在今年的2月2日与3月9日,分别实施了两次10亿元股票回购与注销,第一次用时1个交易日,第二次用时8个交易日,可谓雷厉风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过往40年提振股市的整体思路也是“回购”。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以高税率管制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上市公司便改道用股票回购的方式向股东分配股利。以此为起点,美股走出了长达40年的牛市,期间虽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2022年科技股神话破灭等周期性熊市,但随后都收复了跌势,继续冲高。
1984年,纳斯达克指数才244点;40年后,已经冲到16379点,涨了66倍。这背后,美国科技产业不断创新当然功不可没,但贯穿40年的上市公司回购潮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是来看,A股的这一轮回购潮也为市场之未来带来了想象空间。
播下新质生产力的种子
资本市场的波动,上市门槛的提升,让许多企业选择观望。然而,倘若将目光从二级市场抽离,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不难发现,沃土之上,正是一片“草色遥看近却无”。无数自带硬科技基因的企业正在阳光雨露中冒芽,又铆足了劲儿向上生长。
因一场属于创投企业的盛会,《浙商》杂志记者两天内对话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硬科技创业者。他们几乎都是科学企业家,或是博士毕业走上创业之路,或是大学教授选择下海,在他们讲述火箭奔向星辰大海与纳米世界里的换道超车时,中国经济新动能似乎已初具雏形。谈及未来规划时,除了科研上的突破,他们不约而同将创业板、科创板的门槛作为企业当前的经营目标。
改革开放至今已40余年,于浙江而言,40余年高速增长形成的最大财富是数以千万计的经营主体,是800万纵横全国、遍及全球的浙商群体,是资本市场上历经周期、攻守有道的成熟企业家。新旧动能转换间,谁也不能确定,有朝一日,他们之中,是否会走出下一个马云、郭广昌、李书福……
“七宗最”之下的6·18,谁才是赢家谁登榜首?
吴清:壮大耐心资本 引进更多中长期资本 | 非凡思考力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资深记者 李艳霄
编辑|周明演
审核|余广珠、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