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AI一年增长15%,商场的春天来了么

全文2394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银泰百货在商场专柜全面部署AI机器人,1年内AI带来的销售占同期整体联营销售额的比重逐步增加,最高达到了15%。

02AI技术缩短了品牌专柜导购的能力方差,导购的工资实现翻番,有的人1个月可以拿5万。

03除此之外,AI机器人还能帮助非一线羊毛衫品牌“莱言”成功打造爆品,卖出六七款单件销量过千的产品。

04银泰百货推出招聘助理功能,通过AI和算法能力,一般第二天就能精准匹配,提高招聘效率。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文|艺思
编|王一粟
“在商场全面部署AI机器人仅1年,AI带来的销售占同期整体联营销售额的比重逐步增加,最高达到了15%。”
这是正在银泰百货发生的真实案例。
除了线上电商,百货商场等线下的实体零售也正在尝试AI的力量。
和电商行业天然就拥有大量的数据不同,线下商场的数据,往往需要二次收集,比如货品的管理、门店的运营。这让实体零售在数智化之前,需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过程,这也是此次承接AI大模型浪潮的基础。
从2023年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一些走在前面的百货商场也拥有了自己的“AI实践”。
近日,光锥智能在对银泰百货的调研中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
AI技术缩短了品牌专柜导购的能力方差,导购的工资也实现翻番,有的人1个月可以拿5万;
非一线羊毛衫品牌“莱言”有了爆品运营的能力,成功卖出六七款单件销量过千的产品;
AI已经成为商场“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之一。
01 AI成商场新质生产力
“AI打开了商家运营的黑盒。”银泰商业集团营运管理部总经理江锋在采访中表示。
2023年伊始,银泰百货开始了AI大模型的布局,在此前数字化基建和新商场商业操作系统(MOS系统)基础上,在商场专柜全面部署了AI机器人。这样一来,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简单重复且费时费力的工作由机器人代劳,由于机器人没有能力方差,准确率较此前提高了不少。
图片
“原来的系统是从上往下走,比如我和另外一个人意见一致,但在系统中传达给下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偏差”,银泰百货专柜数智化运营系统产品负责人得壹认为,“AI机器人是双向打通的,人和机器人聊,长此以往彼此会更了解、更默契,成本自然会降下来。优质品牌和货品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人货匹配,带来更多的商业转化。”
除了帮助零售商做整体的销售增长,AI也在不断深入到品牌专柜运营的方方面面。
爆品的打造对于雅诗兰黛、资生堂、赫莲娜等超级品牌一向不难,但对于非一线品牌来说,却难于上青天。
「莱言」这个品牌经营的是羊毛衫品类,有明显的淡旺季,非常影响单品的销量。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羊毛衫产品的销售旺季。进入淡季,会生产一些短袖或桑蚕丝类产品填补营收缺口,但季节特性不利于畅销款打造。
入驻银泰百货的第二年,莱言卖出了六七款单件销量过千的产品。“相当于利用AI的能力把原来传统ERP系统及数据资产盘活了”,银泰百货专柜数智化运营系统技术开发负责人羽灏认为。
图片
通过AI洞察羊毛衫行业发展动向及客户消费行为,为其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诸如,帮助「莱言」了解哪些是热销品类,客户喜好是什么等。此外,在选品投放、推流方面也会给到品牌专柜建议。
“之前选品投放需要自己做,银泰百货的潜力品孵化功能开放后,可以实现自动投放,对新品的推流帮助非常大,”银泰百货负责莱言的品牌运营人员如是说。
02 为专柜配备“招聘助理”
众所周知,导购连接着商品和用户,直接决定了品牌专柜的销售业绩,但其能力与个人经验等有直接的联系。
图片
数据统计显示,样本企业一线导购员平均的年流失率超过30%,加之专柜三四个月会主动汰换一波导购,这对品牌专柜的成交转化极其不利。
如何找到快速优质导购,以实现更好的业绩转化,是所有线下品牌专柜共同的难题。
但事实是,大部分品牌专柜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招聘方式。通常是门店反馈给品牌商,品牌商再传递给HR部门,整个流程下来通常会花费一周,如果某个环节出错的话,甚至要更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应聘方需求描述不准的现象已成常态。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和品牌专柜通常能把招聘需求描述清楚,但应聘对象填写简历往往比较随性,能力强但在简历上体现不出来已成常态,这就导致供需匹配差,招聘时间拖长。
“钉钉系统中实行一柜一群,在群内的快捷入口中看到品牌商/供应商发布招聘需求后,会迅速拉通银泰百货内外部资源,诸如通过BOSS、智联招聘、企微、小红书、AI外呼等多个渠道收集简历后,借助AI和算法能力,一般第二天(T+1)就能精准匹配,如果品牌商的招聘需求紧急,可以从1天升级到1个小时。”得壹如是说。
此外,针对简历内容不完善的情况,银泰百货还提供了智能问答服务,通过与应聘方多轮问答的方式,帮助其完善简历内容,节省招聘双方的时间。
目前,银泰百货招聘场景还在做技术、功能模块的迭代。据得壹介绍,“需求端是非常认可的,每个月有1000名导购入职银泰,一年的入职人数在1.2万左右,难点在于简历来源、简历量、匹配的精准度”
“银泰百货一直在做简历精准匹配度的提升,即消耗更少的简历量招到合适的人。原来看50份简历才招到人,争取以后做到浏览10份就能招到人。”得壹补充道。
03 一家百货商场的AI新思考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置工作。”
银泰百货的AI实践,让人们看到了AI大模型在商业中创造的价值可能会比人们想象大得多。
图片
但无论是单点智能化还是规模化的智能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前提是要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2017年开始至今,银泰百货一直围绕“数字化”进行业务革新,且一直在考虑如何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以用于商业化的判断,包括选品投放、潜力品孵化等产品都是数据创造价值的具体表现。
所以,有了数字化基建傍身的银泰百货在AI方面的起步要比其他公司早的多,也更扎实。
光锥智能了解到,2022年,银泰百货就开始在小模型,诸如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诊断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规则做一些能力点的升级,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栈和能力栈,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专柜运营中的某些问题。
得壹感叹道,“大模型出来前,虽然有认知,但比较模糊。比如做了选品投放和潜力品孵化后,还能做哪些能力的延伸?总感觉缺乏一些创新技术的支持。微软Copilot的发布,Agent的爆火,给了银泰百货很大的启发,瞬间意识到了这就是我们想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泰百货要用大模型全面替换掉之前的技术架构,其更倾向于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如果在某些场景中,大模型发挥的价值大,就用大模型,反之就没必要。
“大模型价格战打得火热,如果成本能降下来,肯定要用大模型,”得壹笑着说,“目前阿里的通义千问,智谱AI的GLM3、GPT等都在用。”
用大模型是一方面,如何落地才是关键。光锥智能了解到,银泰百货主要从小场景切入,且在场景的选择上非常考究。首先,会预判这个场景以后是否会消失,做这个场景的价值大不大,在这个场景沉淀下来的能力,能否复制。此外,为了解决落地过程中幻觉问题,银泰百货做了很多工程上的弥补,比如外挂知识库。
“从Copilot到Agent需要一个过程,未来一年银泰百货的目标是实现Agent。”得壹畅想道。